第124章(1 / 1)

秦温瑜多年混迹大街小巷,闲的没事在酒楼坐上一天,见到好玩的都会提笔记下来。

有时美人在怀, 来了兴致,他还能现场给美人杜撰出故事来, 逗美人开心。

薄册子不大, 纸张有的已经泛黄,掀开看,字体飘逸,同人一般潇洒, 不拘束地展露在人的面前。

姜昭昭拿起一本, 其余地放在腿上,她看到了第一篇的题目。

《记朝光三十二年元月初五》

“今朝遇一钓鱼的老翁,其静坐河边, 双目半阖,似醒似眠……”

她又往后翻。

《胡美人与她的俏郎君》

“夜间胡美人来访,烛火黯淡, 眼泪婆娑伏我膝,话语呢喃……”

每篇都描写的绘声绘色,她看了一眼就忍不住继续看下去。

秦国的地理环境跟人文风俗都与姜国迥然不同,她没有去过秦国,看到秦温瑜记载的这些,很是感觉新鲜。

秦悠月凑过来,姜昭昭下意识地后仰。

“他为什么给我这个?”

“还不是怕你路上无聊,昨儿听你喜欢看这类的,便翻箱倒柜找出来了。”秦悠月看了册子几眼就没了兴趣,回到自己位上给姜昭昭解释。

“不过不是给你,是借你看,他可宝贝这些东西了,要不是你,我都不知道他有这个癖好。”

一刻后,姜昭昭侧眼,看到了枕在自己肩膀上的秦悠月已经睡着了。

她稍稍动一下肩膀,就见秦悠月烦躁地蹙眉,于是作罢,任由对方睡去,自己拿捏着册子津津有味继续看起来。

在秦温瑜的记载里,她看到了和自己生活的不一样的世界。

那些顽童的吵闹声,妇人的叫骂声,姑娘的嬉笑声,读书郎的清晨朗读声,卖菜的吆喝声……

与从小生长在皇宫,长大住在公主府很少游走乡野的姜昭昭相比,秦温瑜的世界就是老百姓的烟火气息。

他用最简单的语言,疏离的语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景象,承载了他见过的无数人的喜怒哀愁悲恨离别。

那是朴实无华的关于民间大街小巷的记载,不禁让人为之动容。

良久后,姜昭昭缓缓舒出一口气,她合上了薄册子,想,秦温瑜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听闻里的他是浪荡花花公子,初见时他是散漫无拘束的人,那天相救,她觉得他跟传闻里不同,是一个正直的人。

昨天一聚,她又觉得这人是颇具才华的,并不止传闻里他不学无术那样。

今日看了他写的册子,姜昭昭好像有些了解他了。

以漫不经心的笑掩饰内心的淡漠,唇角一扬,眼里尽是凉薄。

他的体温是热的,可他的心是凉的,冷眼看着世间的种种,内心的孤寂始终伴随着他。

一个人怎么会这么矛盾。

看似每日都在享乐,纵情歌酒,沉醉美人;实则比谁都要不快乐,那些享乐不过是无事能做。

这样的人,会幸福吗?

不自觉地,姜昭昭忽然想到这个问题,在问出口的那刻,秦悠月醒了。

她没听清姜昭昭的话,“嗯?”

“没什么,就觉得,你二哥他……”姜昭昭话顿住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秦温瑜这个人,“他蛮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