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国:“大雨渐缓,偶有放晴。”

“正是治水的好时候,”李昱白,“赈灾粮食与银款准备如何?”

王定国却不回答,只将之前李昱白根据各地地势而做的批注拿在手里仔细端详。

李昱白也不打搅他。

一时间这密室里便安静了下来。

片刻后,只听见墙壁上响起两声叩击声。

王定国走到墙壁处,扭动了墙壁上的夜明珠问:“何事?”

有声音在墙壁里响起:“恭喜大人,陈恩派快马来报,他在白塘县捉到了赵煦小儿,一个时辰之后就能面呈大人。”

王定国仰天大笑三声:“好,好,好。”

李昱白听不到墙壁里的声音,只能看见王定国大喊好字,一时间思绪如电。

王定国转身看向李昱白,大袖一挥:“李大人,世人都说天狗噬月乃是凶兆,世人错了,这分明是祥瑞。”

李昱白:“所以钦天监有你的人,早在钦天监上报天狗食月之时,润王与你便有心利用这一场天象行事?”

“没错,”王定国大笑着点头,“这里也有你的功劳,若不是你发现了雀人谋,润王还不敢下这个决断。若不是于家过早暴露,润王还在迟疑之中。”

李昱白:“王大人如此欢喜,莫非是官家病发了?”

他眼睛都没敢眨,紧盯着王定国的嘴巴。

“赵煦小儿若是死了反倒不美,难免显得润王登大位不够正大光明,来日里史记中会有诟病。”

王定国大笑起来:“若是赵煦遵遗诏,又下罪已诏退位让贤,太皇太后自然不能再垂帘听政。”

“既无叔侄相斗,又无母子相残,润王得大位便是千古美谈。”

官家遵遗诏,下罪已诏?

难道官家竟然落到了王定国手里?

李昱白的心便狠狠一跳,在这不见天日的密室中,他的脸色沉了下来。

……

而三百号州兵簇拥着一顶竹竿轿子,已经进了金陵城门,离安国府不过数里地了。

竹竿轿子里,有个少年郎睡得正香。

第216章 麻衣局29

……

“翰林院何在?”

“微臣在。”

“御史台与谏院何在?”

“微臣在。”

“尔等出列。”

一众穿着绿色朝服的官员半弓着身子走出队列,站在了中间。

“尔等俱是言官,今日且来辩一辩,官家该不该下罪已诏?又该不该退位?”

众人皆不开口。

“今日众位可畅所欲言。”高滔滔抬手示意他们起身,“太祖曾有令,不得杀上书言事人,言官进谏无论何事何时均无罪。”

太傅:“天子尚未亲政,若有罪,皆老臣失教之罪。”

高滔滔:“给太傅搬个凳子。”

太傅:“老臣不敢。”

“你站得近,人又高,哀家脖子累得慌,坐吧。”

太傅便坐了下来。

有谏官上前一步说:“汉文帝刘恒为止水旱疾疫之灾,武帝刘彻穷兵霸武大兴土木而轮台思过、唐太宗李世民为旱、蝗灾而祈福,宪宗为久旱求雨,均下过罪已诏,臣以为,官家为止江南水患、平民愤民怨而下罪已诏,乃身为天子为天下止灾而存万民,是天子之本分也。”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朝堂上,让赵煦下罪已诏的附议声竟过半。

润王弓着腰站在前排,将这些那些听在耳里,纹丝不动。

高滔滔:“那再论一论江南百官请愿之举,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