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易一个外人,说出倾向秦始皇的话,他还能忍,易小川是他的弟子,倾向于秦始皇,他决不能忍。
易小川赶忙低下头,这一年的经历生动告诉他,激怒了这位以严厉著称的师傅,是要挨揍的。
项梁朝曹易拱了拱手道:“看来先生和我等不是一路人,告辞。”
说完,站起来,准备离开。
“想要别人以诚待你,先要以诚待人!”
曹易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项梁身子一僵,转过身施了一礼,又坐了回去。
这一次,项梁开诚布公道:“自平王东迁,天下混战数百年,期间灭国无数,死伤何止千万,秦国至秦王嬴政登基,奋六世之功,席卷天下,黎民百姓方得喘息之机。
然嬴政不修德政,每年徭役数十万人修筑长城,死于长城之下者不可胜数。
贬良善百姓为囚徒者,凡数十万,修筑阿房宫、骊山皇陵,每月死于鞭笞、劳累,无算。
穷兵黩武,以五十万大军征讨南岭蛮荒之地,士卒死于瘴气、瘟疫者,数以万计。
不知体恤百姓,限令两年半,开辟直道,动辄加以连坐法,服徭役的百姓或死或沦为囚徒。
嬴政倒行逆施,早已人心丧尽,只待一死,必定天下大乱,请先生出山,助项某匡扶天下。”
厉害啊!不愧是未竟全功的枭雄,一出口,就从道义制高点上完全压制秦始皇。
就算以后世的广泛观点,秦始皇的做法,也是利在后世,祸在当时。
一个刚刚经历统一战争、只有两千万人口的古代农业国家,不到十年里,进行那么多大型工程、行动,早已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能力。
后来,隋炀帝杨广,也犯过同样的错误。
一个大运河,死了不知多少万人,逼反了多少万人,却奠定了唐朝的繁荣。
唐朝诗人皮日休就作诗评论过这件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项居士既然坦诚相告,贫道也不藏着掖着,贫道有三个问题,要问项居士。”
曹易说道。
“先生请讲?”
项梁恢复礼贤下士的样子。
“第一个问题,秦朝若亡,项居士是自立为楚王,还是以先王后人为楚王?”
曹易神情严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个拥戴楚国王室的遗老遗少。
这个问题,对项梁完全不是问题,当即回答:“若是能找到先王后人,项某必定以先王的后人为王。”
曹易点点头,道:“第二个问题,项居士若是功业未成身先死,以谁继承自己的功业?”
原来的历史中,项梁因为轻敌,死于章邯之手。
项梁眉头微皱,想了想说:“项某一生颠沛流离,没有一儿半女,诸多侄子之中,以羽儿最为出众,若项某不幸身陨,继承项某功者必定是羽儿。”
曹易再次点头:“第三个问题,项居士以为以项羽的性格担得起重任嘛?”
项梁沉默了。
他这个侄子,是天生的猛将,带领大军开疆拓土不是问题,可太骄傲,太自负了,没有他压着,别说重新一统天下,就是守住重建的楚国,都不一定能做到。
“所以,项居士的功业还没开始,就注定败了。”
曹易一脸平静的说。
项梁满脸不解:“为何先生认为项某一定会提前战死?”
“小项居士应该把这两天的所见所闻告诉项居士了吧”
曹易答非所问。
“说了”
项梁点头。
如果是易小川说的话,他肯定不信,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