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网包,不说上千斤吧,起码有七八百斤。

真的前所未有的爆网。

童瑶用铁筛着毛虾,细小的毛虾掉落在甲板上,剩下的带鱼、杂鱼杂虾统统留在铁筛里。

将带鱼这些倒在一边,先不管,等后面再挑拣。

杨清桦用铁铲哼次哼次的铲毛虾,帮童瑶铲到铁筛里。

杨父则是用铁铲铲进竹筐里,忙得脚不沾地。

杨母走进,感叹倒:

“怪不得这种网那么贵,原来真能网那么多毛虾啊。”

杨父催促:

“可别说话了,快来帮忙,看到我后面的筐没,把它移到货仓,我们买了一大堆冰,抓紧时间冰上,不然不新鲜了。”

“好好好,来了。”

一家老小瞬间忙活起来。

杨溪俊人小,只能在旁边挑拣鱼虾,带鱼出水就死了,不存在危险。

他还有小手套呢,更不怕虾虾戳破手。

人家是小小渔民好榜样,会分门别类哒。

庆幸昨晚准备的足够多竹筐,货仓也够大,装个一两千斤的鱼货完全没问题。

起网加上分拣、冰毛虾、鱼货足足了一个半钟头。

一家老小是真的累坏了,拿个麻包袋摊在湿漉漉的甲板上直接坐着休息。

累并快乐着啊,童瑶算了算这一网的收获,快速算了笔帐:

“咱们去姐夫那边借的是一百斤的筐,加上咱家十多个五十斤的竹筐,算吧算吧,有五百多斤毛虾吧,晒干再挑选点杂质,应该有一百斤左右,能卖30块钱左右。

人工的话,到时候请一两个婶子帮忙,一天也就五六毛,分分钟搞定。

带鱼有五六十斤,卖个二十块左右,其他杂鱼小虾就不算了。

一网能赚个五十多块,这么看,和拖网差不多啊。”

杨父无奈:

“哪能这么算,也就是咱们最近拖网能有货,你去村里打听打听,哪家拖网能有五十块的,一天下来有个十五块就不错了,只有运气好点才有二十块钱一天。”

杨清桦有些为难了,一面觉得自家老婆说的有理,一面又觉得老爹说得也有理:

“那放网一天得等四个钟头,要不咱们把拖网也带上吧,上次我们拖网带鱼就有两三百斤一网,等毛虾的时候,咱们就拖网。”

第378章 上千斤的货

杨父酌情开口:

“带鱼不着急,如今还不是真正的旺季,我们这边的海域要等十二月真正的寒流来袭,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带鱼旺季。

到时不止这片海域的带鱼会集群,就连我们老海域那边也多起来,咱们这会先紧着毛虾吧。”

杨清桦想反驳,就被杨父接下来的话说服了:

“再说了,那么多活,你忙的过来吗,咱们又是延伸钓、又是竹筒陷阱、还有地笼,你自已算算,这不需要时间和力气?

今晚要过夜就不算进去了,按平时我们作业时间算,凌晨一点多出来,加大马力冲,也要五点多到。

下午三点就得回去了,中间留给我们的八个钟头,出去吃喝拉撒两个钟头,就剩下六个钟头给我们忙……”

杨清桦被老父亲算得头皮发麻。

其实杨父还有个事压在心底的,他割舍不下蛋家村。

准确说是放不下村民。

虽然村里大多不同姓,可都是蛋家人啊。

阿公、杨父他们这一辈的人,并肩走过艰难的岁月,彼此间关系更亲厚、珍惜。

所以也尤其具有一族观念。

如今大部分村民的日子还是艰难的。

就说二手船铁皮船的人家吧,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