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溪俊睡够了,睁开眼看到在娘怀里,心安。

转头看到时在外面,坐起身抱着娘的胳膊:

“娘,哪里?”

童瑶回过神,抱着小家伙起身:

“这里是县城啊,来,娘给你洗把脸。”

从家里带了老式暖水壶,里面都是热水,冷水方便带,竹筒装就行。

凉白开就用军用水壶装,就连脸盆都带了。

带着孩子,带这些东西也就费点力气拿,大家伙都不嫌麻烦。

杨清桦赶忙去板车兑水,捧着盆过来。

童翔再将挎包递给童瑶。

里面装着毛巾,还有帕子,刚好给杨溪俊随便擦擦小米牙,洗洗脸。

杨溪俊被爹娘伺候完,精神过来,左看看右看看。

摸着小肚子:

“俊俊饿~”

童瑶正想从斜挎包拿鸡蛋和玉米红薯,童父站起来摆手:

“出来了你和阿桦带孩子去吃碗馄饨,这个不要票,这里有爹在,你大力叔熟悉这边,不用操心。”

童瑶点点头,和杨清桦这孩子出农贸市场。

除了农贸市场,卖吃食的多得很。

童瑶这个县城啥不多,就是豆浆油条、包子馒头、米粉、馄饨啊这种最多。

饺子倒是没有卖,不知道是啥原因。

馄饨还是做起来方便,这边的老板乐意干这门生意。

找个馄饨摊位两人就要了一碗馄饨喂杨溪俊。

大人现在还不饿,打算卖完刀鱼再说。

杨清桦坐在旁边担心道:

“阿瑶,你说咱们的刀鱼卖的出去不,刚才我不好意思说,但是这会看见好像卖鱼虾的好少。”

童瑶喂一口儿子,抬头道:

“不知道啊,你没走完农贸市场。

估计有固定位置是专门卖鱼虾水产的,这边近长江支流,也有人专门开船往长江捕捞鱼虾的。”

第237章 不许学吗喽叫

这会冰运不成熟,从沿海渔村推板车或者拖拉机过来这边县城卖新鲜海鲜不现实。

不说别的,拉过来也要好几个小时,渔民又出海又捕鱼的没工夫弄。

收购点更不愿意,租用拖拉机本钱大,而且村里不可能天天给你用。

所以几乎都是沿海本县城内部消化。

至于内陆那边,更是无人涉及。

大卡车都是用来运送重要、珍贵的物资,咋可能去运送海货。

没有权力、财力以及胆魄都不会去搞,就连海鲜干货目前很少有人敢送到隔壁县城卖。

至少童瑶在这边农贸市场没见到。

来摊位吃馄饨的人还挺多,也有带着孩子来的工人。

估计是下班,或者还没上班。

这会能在工厂上班可是光荣的事,人们恨不得一天24小时穿工装。

体面又彰显身份,何乐而不为。

要来县城卖刀鱼,是来干活的。

童瑶和杨清桦都没穿家里新做的衣裳。

衣服裤子、布鞋都是一块块补丁,就连杨溪俊都是如此。

没办法,小家伙皮起来也皮,昨天熟悉家里,狂野得不行。

给他做新的衣服,一不留神他就弄脏弄坏。

家里条件还不支持野鸡少爷一天三套的换。

和童瑶一家做一桌,有个穿着不错的四岁男娃,父母都穿蓝色工装。

工装上印着某某机械厂,一家三口见没位置,才和童瑶她们拼桌。

男娃会自己拿勺子吃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