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对王牛百般好,神奇的是第二年怀上,还生了个儿子。
接下来那是跟母鸡下蛋似的,接连生了四个儿子。
家里有了儿子,王牛自然没用了。
夫妻俩是王牛一口饭吃,但也就把他当家里的黄牛。
干不动了,不是打就是骂,左眼生生被打瞎。
父母都这样对待他,那四个儿子自然也有样学样。
父母年迈去世,几个兄弟成家加盖的石头房、彩礼,一半都是王牛给他们劳累来的。
他已经快四十岁了,矮小又驼背,赚不了几个钱就被几兄弟被赶到后山住,断绝关系不再来往。
王牛感激他们一家给的那口饭让他活到如今。
当时没说话,就拿了仅有的有一身破烂衣服,一床烂草席去后山生活。
两年后收养了王娟,一养就是十五年,他今年五十多岁,给隔壁村的船做船工。
巧了,那家人是招娣婆婆的女婿。
知道王牛的为人,使劲压迫。
一个月给的工钱是普通船工的三分之一,还说看他可怜才会给这个工作,不然谁要你。
童瑶村有铁皮船的人家少,大部分都是给外村人做船工,王牛这情况,一般人还真不会请。
王牛哪怕被骂,也感激地一直跟着干。
前些日子搬货砸伤了腿,出不了海,在家养伤,家里穷,没钱补身体。
王娟知晓自己的身世,更把王牛当亲爹看待。
心里焦急,有一天被招娣婆婆支招,才会去偷网,卖货的钱只能分三分之一。
第212章 拿人没办法
阿嫲苍老的嗓音,在院子说着王牛和王娟的悲惨人生,童父三人听完久久不能回神。
而童瑶她们哪怕已经知道两人的事,再听阿嫲说一遍,还是心口沉闷。
王娟被招娣一家指使偷网,还是杨父后面说出来的。
杨母回过神后,终于能感受到杨父三人的憋闷,叹道:
“这个招娣婆婆,真是越老越不是人。
年轻的时候就不是什么歪心思多,你们把鱼货给王娟,那岂不是还要分大半的钱给招娣一家?”
杨父哼了一声:
“咋可能给她家,想得美,我们带着王娟连夜去有富那边卖了,钱给王娟收着。”
童母被带到王娟的角度看问题,有些担心:
“那明天招娣一家看到王娟空荡荡的箩筐,咋交代。”
杨父声音略微大声道:
“还交代,我不把王娟带到她们家算好的了。
要是问起,我们就让王娟如实说,要是敢闹,就让她去找村长评理。”
童父接话:
“王娟是可怜,但偷网的行为不可取。
得让她以后别干这事,半大不小的孩子,最容易走错路。
哪怕是因为家里困难,也不能这么干。”
杨父赞同点头道:
“是这个道理,我和她说了,还把兜里的三块钱给她。
先拿回去给王牛买点骨头补补,那孩子也是…不知道咋说,不愿意和人说话。
好在心地还是好的,当时低头抹泪,最后才敢说出一句:
叔,等明年我毕业,赚了钱就还你,以后不会干这事了。”
童父就这个话题和杨父聊了起来。
童瑶感叹不已,王娟也是可怜,在村里没人看搭理。
有些欠揍的孩子,看到了还会追在她身后说贬低的话。
因为缺陷,王娟自卑,胆子小,在村里几乎见人就躲。
在学校也是受欺负,被孤立,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自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