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嫂昨天回来后,变了不少,此时听到分家,心里哪怕高兴,也不敢多说话。
坐在角落,抱着女儿低头降低存在感。
杨二嫂则是高兴得不得了,分家后不光有自己的小家,还离童瑶一家那么近。
老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她忍不住挪了挪凳子,往童瑶身边靠。
被挤一边去的杨清桦满脑门问号。
杨母清了清嗓子先开口:
“房子建好了,床也重新打好,明天将被褥衣服、碗筷搬过去就行,老房子留给老大家,至于还剩下多少钱,就让你们爹跟你们说吧。”
杨父拿出一本老旧的本子,翻开看了又看,才接话:
“咱家有收入和支出,我都记在本子上,前两年老家这边才翻新,加上一家老小花销不小,没网到黄唇鱼前,家底就剩150块。”
“后来的黄唇鱼卖了2240块,还有银鲳鱼1329.26块,上次的沙虫干96块钱,这两个月出海赚的钱375块,咱家存款是4190.26。”
此话一出,大家都震惊了,原来他们家那么有钱呢。
杨父好一会才继续:
“这两个月满打满算出海十五天,每次收入也时高时低,卖完货是457块5,除去柴油22块5,机器也要维修,去了60块,最后才剩下三百多。”
杨清杰对杨父害了一声:
“没事,爹,你说多少就多少,咱们听你的。”
杨父瞥了他一眼:
“不说清楚你们也不知道家里到底多少钱,支出都花在哪,你们以后有自己的小家,到时候也能学着点……”
杨父教育了一会,才接着道:
“本来打算建两栋两间石头平房的,分家后也能分你们钱,哎呀,谁让我们能跟童瑶阿桦呢,房子建大了,花得就更多了呗。
咱家请了十五个工人,三个老师傅,每人一天4块5,十二个工人,每人一天3块5,一天的工钱就要55块5,建了60天,一共是3330块。”
杨清刚没忍住说了一句:
“妈呀,这工钱也太高了。”
杨父瞪了他一眼,骂道:
“所以说我要跟你们说清楚,不然以为是老子的搞鬼。”
杨清刚赶紧解释:
“爹,我…我不是这个意思,就是惊讶 ,近几年我们村很少人建房子,平时我们闷头出海,又不注意这个,就是有点不可思议,你别上火。”
杨父这才顺了顺气,哼了声继续:
“别看工钱高,但咱们不包人吃喝,要是包吃喝,米面粮油肉两个月加起来也要两百多块钱,咱们渔民又没有种田,大米全靠买,大米多贵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工人干苦力,一天得造几碗饭,算来算去也要那么多钱。”
这么说哥嫂四人才转过弯来,老实继续听。
童瑶不在意这个,反正自家不会吃亏就是了,这时候还是别插嘴好。
杨溪俊待在娘怀里都听昏昏欲睡,听阿公念叨这种他又听不懂。
但娘说是自己个乖孩子,不能调皮插嘴~
“买沙子、黄土这些花了500块,水泥地、盖瓦片花了200块,上梁摆酒50多,这两个月家里花销也去了十块左右吧。
最后剩下150块钱,我和你们娘决定给阿桦俩口子。
加上你们阿公阿嫲是四个长辈,每个月吃喝拉撒都得花不少钱,
我们现在还能动不用你们照顾,只用每年给我们四个差不多的粮食钱就行。
我们要是老了动不了,阿桦夫妻俩忙不过来,你们也要帮衬垫点照顾。
不要说老子不公平,我们做父母长辈的,奋斗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