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母骂骂咧咧的转回头,看到家里还有一个三岁的孙女,头疼。
本来这孩子都是跟大儿媳妇的,大儿媳妇现在被赶回娘家,昨天倒是跟大儿子。
今天大儿子出海,只能交给杨母带了。
杨母和杨父都是那种不愿带娃父母,儿女好不容易拉扯大,还让她们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孙子孙女吗。
她们宁愿去干别的,挣点钱贴补儿女,时不时逗逗孙子孙女就好。
阿嫲和阿公倒是喜欢孩子,阿公坐在院子外编着竹筐,顺便帮童瑶看鱿鱼。
阿嫲也坐在旁边缝缝补补。
老两口能坐在院门口定定看着孩子,但是让他们跟着孩子跑跑跳跳,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年纪大了,身体机能下降,受不了长时间弯腰走动。
三岁的娃,活泼好动的,怎么可能乖乖坐在院子门口玩。
杨母跟在她屁股后面,喊得嗓子都冒烟,还不如让她去宅基地帮忙呢。
第117章 钓 “大”鱼
童瑶和杨清桦打算去放完延绳钓就回来,第二天早上收。
来到码头停船处,仅剩下童瑶一家的船。
夫妻俩登上船,杨清桦去开船。
童瑶准备解下背带,让儿子下来,谁知道杨溪俊紧紧抱住她的脖子不愿下来。
“窝不下,娘不要。”
“行行行,不下就不下吧。”
童瑶索性背着他吧,背带紧实得很,也不怕他掉下来。
走到甲板上,清晨的阳光顷纤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微风吹拂在脸上舒服无比。
柴油机的声音太大,小家伙在童瑶身后开心的欢呼。
“哇,好猪服!”
稚嫩可爱的小嗓音居然能超过开船的噪音。
小家伙见到大海开心得不得了,和昨天的状态一对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今天杨清桦多开了几海里,换个地方放排钩,昨天那个地方没啥鱼。
到了地方,童瑶哄了一会儿子,将他放在船仓,绑好布条给他一片小饼干啃。
钩鱼饵那么久,一直背着也累。
挂完饵,杨清桦开船,童瑶放线。
放完线,夫妻俩也不着急往回赶。
走到船舱休息会。
“感觉这么等也浪费时间,要不咱们让娘她们做地笼吧,反正都是要隔天收,正好一天忙,一天收,这样时间安排得满当。”
杨清桦听到童瑶的建议,思考了一会,有些犹豫不决:
“这样的话,咱们就是这投入有点大了。”
童瑶啧了一声:
“你得这么想,投入越高,收入越高,延绳钓就算加了500个钩,没有大货的情况下,每天估计也就赚5块钱,加上放地笼,我们收入能翻倍,家里的鱿鱼生意做到八月份,我算了算,估计明年年底都能买上二手铁皮船了。”
杨清桦听到二手铁皮船,心热起来,心一横:
“好,那就听你的。”
童瑶这才满意,将儿子拉过来撸。
杨溪俊脾气好得不得了,即使被娘揉脸,他也不生气。
仰着脸笑,忽然间,小家伙发现了船顶的放着一样东西,指着问:
“娘,是什么?”
“啥?”
“娘,看。”
童瑶抬头,惊喜不已:
“哎哟,想不到这邓家那么有闲情逸致,棚顶上还放着鱼竿。”
杨清桦也看到了,猫着腰挪步到船头,站起身将鱼竿抽出来。
船的棚子是竹子编织的棚子,呈半弧型,鱼竿竖着绑在内棚顶,也不怕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