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男人们大多数会去码头或者镇上做散工,种地的很少。

有渔船的就出海捕捞,但买得起船的人家很少,杨家有条二手铁皮船算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了。

各个沿海渔村都差不多是这样的生活模式,大差不差。

在村里顾家的女人除了织鱼网,时不时还要去淘海。

挖些贝类,淡菜回来,家里每天都得吃。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也能省钱。

童瑶也没去海边找婆婆她们,一下子表现得太勤奋不好。

带着儿子在院门口玩,家里还有三个小孩。

男娃一个六岁,一个四岁,加上一个三岁的女娃,

六岁男娃和三岁的女娃是大嫂家的,另一个是二嫂家的。

杨溪俊看到哥哥姐姐在玩,他也迈着小短腿去加入。

大孩子都不喜欢带还在喝奶的小孩玩。

因此三个孩子都嫌弃得不行。

但碍于童瑶在院门口,也不敢骂。

反正他们玩他们的,不搭理杨溪俊。

杨溪俊也不在意,跌跌撞撞地跟着哥哥姐姐屁股后面疯跑。

玩累了就回来找娘。

童瑶时不时喂他喝点水。

她也不掺和孩子的玩闹,悠闲的坐在躺椅上吹风。

不一会就见两个年轻女人抱着孩子过来找童瑶。

“瑶瑶,走,我们去镇上,今天我要买点布,家里衣服不够了。”

“是啊,我也买点,你要买吗,一起去。”

童瑶看着昔日的好友,一个叫胖妞,一个叫阿艳,都是本村嫁本村的。

和童瑶一样,都是生了儿子,孩子岁数也差不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和童瑶一样,除了带娃,别的都不管。

几人平时在家也不干活,每天约在一起聊八卦嗑瓜子。

天气不好就去阿艳家坐坐,她家里没人。

她丈夫和公公都出海了,婆婆早就没了。

丈夫是独生子,她生了个儿子,腰板子硬得很。

几人前世在村子里都玩得很好,后来她们跟着自家丈夫出去发展。

没有手机,慢慢的联系就少了起来。

前世童瑶和丈夫离开村子,也是一个人,和别人都玩不来。

如今几个昔日好姐妹相邀,心里激动得很。

两个好友再催促几声,童瑶瞬间回屋子拿上帽子,还有丈夫之前给的九毛钱。

拿背带,背着儿子,就要走。

杨母三人刚好淘海回来,看到走远的童瑶等人。

“真是一群吃死老公睡榻床的懒婆娘,昨天帮烧水,还想夸几句,如今看就是狗改不了吃屎。”

杨大嫂也在一边帮腔:

“可不是吗,这几个天天闲着就会花男人的钱,在家啥事都不干,也不知道四弟娶回来干嘛。”

杨清桦从阿公那边回来,听到杨母三人在骂自家媳妇,心里叹了口气。

自己这伤要赶紧养了,不挣钱心里真不舒坦。

第7章 逛县城

童瑶背着儿子和两个姐妹走在路上,叽叽嘎嘎的聊着天。

三个背上的小孩也在热火朝天的说着他们能听得懂的语言。

其他两个小孩都会三个字,五个字的往外蹦了。

杨溪俊还在一个字一个字的回话,其他两个经常出来玩,晒得黝黑。

就他不爱出去玩,养得白胖,体型都比其他两个大不少,声音也大声。

吵得童瑶后脑勺疼。

阿艳侧头看了眼杨溪俊,对童瑶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