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否认。郭龟腰的爹先是跟娘讨饭,长大之后便去东海边贩盐。那时他家没有牲口,就靠人背。走一百多里路,装一布袋盐背回来,换回一点点粮食糊口。从这个时候起,这一带强人便都知道了在这条路上走着的有一个郭刚六的后人。一旦遇到他,便恭恭敬敬让他过去。郭大个子背了多年,终于有了些余钱买了个骡子。四十岁上死了,这骡子屁股后又跟了他的儿子郭龟腰。郭龟腰还像他爹那样,一路畅行无阻,往海边走时捎油,回来捎盐,每趟都能挣一块大洋。所以,尽管郭龟腰身躯不直,却早早娶了媳妇,将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迎着东天边越来越显明的曙色,郭龟腰在面前一串骡子屎“嘣嘣”坠地之后,一边走一边愉快地唱起“姐儿调子”:装女唱:插上钢针盘上那绒儿绳, 忽听那外边有人来叫门,
莫非是俏郎君?
装男问:大姐呀,你怎么不高兴呢?
装女唱:八月十五送来了一刀礼, 九月重阳娶到李家的门,
早晚是人家的人。
装男问:你走了俺可怎么办?
装女唱:南门倒有一个花大姐, 她跟俺同岁也又同春,
比小奴我强了十分。
装男道:你光说好,咱不是捞不着呀?
装女唱:先买瓶子胭脂再买瓶子粉, 洋绿的小手巾包上四两银,
财贝就动那人的心!
……
走了一天,在一个叫土城的地方住了一宿,第二天上午到了青口。当大脚跳下驴背,牵着牲口跟着郭龟腰走进这个苏北大镇的时候,他感到他的头一阵阵发晕。他早就听说,这青口是做买卖的大地方,沂河、沭河两岸的花生油花生饼、豆油豆饼以及山货、粮食都往这里发,尤其是花生油运往这里的数量之大,有人说能长年累月地淌成一条小河。但他想不到这些买卖就是由街上这么多的店铺和这么多的牲口驮子来实现的。在那么多的大骡子大马堆里,大脚牵着的那头驴就显得格外萎缩与寒酸。但他顾不上体味这点,他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让那些人与牲口冲撞得跟不上郭龟腰和他的大黄骡子。这让大脚感到十分恐慌。为了赶上去,他牵着驴不住地左冲右突,那只大脚不知让人踩了多少次,有一次还让一头骒马踩了,生出钻心般的疼痛。他急得叫:“郭大哥,咱们要去哪里呀?”郭龟腰却在前边一边甩着缰绳头儿一边慢悠悠地道:“去油行呗!”
走过一条长街,郭龟腰终于到了他要去的那家油行,那里去的人太多,郭龟腰将驮子卸下,待过完秤,将五十块大洋束在腰间,日头已经偏西了。郭龟腰瞅瞅日头,骂道:“日他姐,该着今天弄扬州帮!”随后领着大脚去街上吃下两碗大米干饭,然后又去盐行装盐。
待把一切拾掇好,住进一家小客店,大脚见两头牲口已经在石槽边欢快地吃草,向郭龟腰问道:“人说青口靠海,海在哪里?”郭龟腰看看太阳还有一些高度,说:“走,我领你见见景儿。”
背着一颗夕阳,二人走到镇东,走向了一片平展展的荒滩。再走一会儿,大脚便看见了让他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那一片大水。
那是一片蓝色的大水,涌动着波涛的大水。大脚记得,在他的经历中所见过的最多的水就是沭河水了。但沭河水再阔也就是三四百步的模样,而这片大水却是无边无际呀。他一改平日的木讷,向郭龟腰问这问那问个没完。他看见一只只渔船在海上来来回回地忙活并载来许多腥气冲天的鱼虾,他问那些人怎样打渔,郭龟腰便讲了许多他从没听说过的事情。郭龟腰说,他们在黑蒙蒙的夜间出海,能很容易地找到远在几里十几里之外置下的坛网。他说,一些船老大架船在大雾天里摸索着行走,不管走到哪里,只要停船捞点海泥,放舌尖上品一品,就会立刻明白自已身在何处。他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