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2 / 2)

一步,也终于软下来。亲自让御医为上官衡医治,而后,派人将他送回了老家。

这一段掌故,为后世所广泛传颂,每每谈及,无人不是欷歔。

宣皇帝一朝名臣辈出,头一位就是上官衡。而他虽然离开,却也并非一走了之,而是给宣皇帝留下了一个人才济济的朝廷,让宣皇帝为政的四十年成为前朝最为繁盛的四十年。

第二百六十九章 圈套(上)

而我家能在新朝建立之后,渐成气候,其实也是承了上官衡留下的人望余泽。

“我常想,若上官衡当年留下来,会不会轮不到我家坐天下。”子烨忽而道,“宣皇帝前半截是个好皇帝,可到了后面,他不听忠言,杀子宠佞,朝纲渐坏,给继任留下了烂摊子。积弊太深,后者无力扭转,终于酿成大祸。放眼前后,宣皇帝真正全心信任的,只有上官衡,若是有上官衡劝谏,应当不会是这等局面。”

我想了想,道:“那也未必。”

子烨道:“你莫不是又想说那十年前不可为十年后决定的道理?”

我说:“不是。我想说,就算宣皇帝始终如一,上官衡也留不到最后。逼走上官衡的,并非宣皇帝,而是朝廷。上官衡再越是贤能,越是有人望,越是得宣皇帝宠信,他招致的怨恨就越大。他在朝廷中无根无基,一旦出事,不会有人帮他。”

子烨看着我:“可宣皇帝会帮他。”

我说:“那更是危险。商鞅当年也有秦孝公全力支持,可孝公死后,他是什么下场?上官衡是聪明人,知道自己待下去,不会有好结果,所以辞官归田。”

子烨沉默片刻,道:“你可是又在想你父亲?觉得上官家的灾祸,是因为与皇家走得太近?”

我也看着他,片刻,轻声道:“我说的不是我父亲,我说的是上官衡。”

子烨仍注视着我,没有说话。

夜色渐深,野外本就寒气重,风吹来,我打了个喷嚏。

“回去吧。”子烨起身,拉起我的手,往营帐里走去。

回到篝火边上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

平日里,子烨但凡和我出门,这些侍卫们总是会在外头守着,但今日,外头一个人也没有。

只有地上摆着一堆的酒罐酒碗,就像方才有人曾经在这里狂饮了一番似的。

我并不记得方才他们饮了酒,但很快,我听到那些帐篷里都有说笑声传来,还有人唱歌,像真的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