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徐静安无语的看着张建军。“我就想谢谢张哥你,又不是难为你。”

张建军这才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一般有3个月的,有半年的,还有1年的。但每年都有指标,不可能招多少个都能同一年转正。”

徐静安仔细的听着,时不时的给茶杯添点水。

张建军吃了一碗又端起第二碗米饭,“你们这批人的跟脚,你也知道了,都是硬茬。”

喝了口水,接着说:“在你们之前还有没转正的,轮到你估计最早也是1年之后了,3年之内都算不错的!”

徐静安听到这里不由倒吸了口气,怪不得到现在系统都没给奖励。现在转不了正,以后更难。临时工说解雇就解雇,到时候她还得下乡。

吃完饭,把剩下的菜打包装好放到布兜里。张建军拎着布兜出了包间回家去了。

送走张建军,徐静安转身回去收拾桌子。服务员是个女同志,看到徐静安把碗筷送过来很是惊讶。

“同志不用伸手,我忙的过来。”

“值当什么?随手的事。”

徐静安拿块抹布把桌子擦干净,地扫干净。收拾停当才用了不到五分钟。

女服务员有些不好意思。“同志谢谢您了。”

徐静安:“这有什么?我这些天老往咱店里来。不也给你添了不少麻烦。”

用人的时候好话不要钱的说,用完转身走。谁心里能没数?

现在人员不流动,人际关系交往都是固定的。那些售货员,饭店服务员往往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

想用点好话就能忽悠住这些人的,那是打错了算盘!

既然已经有了交集,慢慢相处人际关系自然也就建起来了。

徐静安出了饭店回到宿舍。关好门,拉上窗帘,就进了空间。

随便煮了点挂面吃,静下心来想着今后的出路。她知道转正不容易,但没想到会这么难。时间拖的太久了,久则生变。看来还是要选择第二种方案,速战速决。

……

韩义此刻也在宿舍愁眉不展。以前心情不好还能抽根烟,如今只能整理内务擦窗、扫地、洗衣服……

没办法,他穷啊

韩义出身农村,曾在军队里任职。受伤后转了文职工作。去年10月转业到了地方,当了市政府的人事部主任。

老婆和孩子还在他原来当兵的地方没跟来。不是不想来,他现在一个人孤孤单单,也想老婆孩子。

实在是家庭负担重。

老家爹娘不能不管,兄弟姐妹都等着他撑腰呢。别的不说,加起来20多个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结婚,他总要给个份子钱吧?

当初出任务时就说好了,活着的人要照顾牺牲战友们的家人。不能这话说过就忘了?

韩义每月往外邮出的钱都有一半工资。老婆给他生了7个儿子,再加上部队里面的人情往来,时不时的捐款,还能剩下什么?

60年那会儿闹饥荒,他们部队驻扎在当地的老百姓都跪在军营前求口饭吃。

军人能怎么办?只能把自已兵营里的粮食分给了老百姓一部分。不然看着他们死在军营前?那时当兵的自已都饿得直打晃。

老家的来信也是封封带着血泪。那是到了难处,可韩义又能如何?

家里有了她媳妇的那份工资,才让家里的孩子都活下来了。在家里,他媳妇的话比他好使!

到现在韩义转业到这里以后,工资比起在部队的时候还降了。他都不知道什么是存款,他是月月光啊!

韩义有时候都不敢多想。只要一提“以后”这两个字,他就脑仁疼。

他怀疑当初受伤转文职的时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