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协议,是苏家企业,连续五年,每年从红旗乡招100名工人。
收购协议,是苏家企业,收购红旗乡种植的药材。
此举,一给红旗乡年轻人提供了务工出路;二发展了红旗乡的经济;三解决了陆清安当下的困扰。再有人找他,他完全可以一推四五六,说以后招工由乡政府管,他不插手。
这几年,随着粮种品质的提升和化肥的普及,粮食亩产量越来越高,国家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红旗乡土地肥沃,粮食产量就更高了,但粮食的收购价格并没有提升多少,全部土地用来种粮,经济效益并不高。
乡领导们也在思考,匀出部分土地来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提供乡民的收入,但领导们并没有找到特别好的出路。
如今苏茉过来,愿意提供药材种子,并承诺收购种出来的药材,乡领导们不要太高兴。一个个都夸苏茉念旧,有了出息记着回馈旧单位。
这两年,各项政策陆续放宽,政府开始允许私人办药厂。医药这一块也是未来的大头,苏家接下来的投资重心便是这一块,苏茉此举,也是提前发展自已的药材基地。
苏茉这样做,也贴合了国家“先富带动后富”的倡议,给政府卖了个好。到时候要是做出了成绩,国家当个典型一宣传,苏家也能名利双收。
第443章 番外之扶持家乡经济
帮扶了大家,小家自然也不能不管。
大房二房虽然有些小毛病,但大的方面,还是没啥问题,至少没闹到她的面前来。所以,只要他们不闹啥幺蛾子,苏茉也是乐意帮扶的,毕竟是一家人。
不过,苏茉也没想过让他们到粤省去。
毕竟他们没啥能力,若去了那边,也只能跟普通人干一样的活,都是卖力气的,有点说不过去,毕竟是亲哥嫂。
虽然一开始可能不会说什么,但时间长了,看着有能力的别人步步高升,而他们这些亲哥嫂还始终如一,心里多少会有些想法的,到时候影响大家关系就不好了。
往恶劣了猜想,若他们心态不行,到时候帮着竞争公司搞她家公司一把,那损失可就大了去。若真到了这个地步,那她是抓呢,还是不抓呢?
若是把他们放进管理岗,他们的能力又达不到。公司正在极速发展中,任何一个管理岗都非常重要,要是出了问题,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而且也不好处罚,太过了影响关系,太轻了服不了众。
还有一个原因,是三位老人在老家,这边总得有子女在身边看着。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们去,在这边给他们弄一份体面的工作,让他们开开心心的在这边待着。
至于经济上,遇事的时候,她会适当贴补。生意做到这份上,她也不缺钱了,花点钱就能让家庭和谐,她还是很愿意的。
想清楚了,苏茉便开始安排起来。
首先,便是去找乡政府谈木材厂的收购。因为之前的两个协议,乡政府对苏茉那可是印象极好,很快就把收购谈下来了。
这木材厂是庚长青在位的时候一手创建的,本身各方面都不错,这两年效益低了,也是领导班子没跟着改革开放的理念,接手后,稍微整改一下,效益又能重新上来。
而且,随着房子越建越多,建筑木材及家具的需求量也会井喷式增长,木材用量越来越多,许多地方后世都被砍秃了。
提前收购个木材厂,对苏家的生意也是大有裨益的。
木材厂收购好后,苏茉直接就把陆卫国提成厂长,工资也给他翻了一番。把自已制定的整改策略给他,让他照着执行,然后又带着他,去周边的林场签了好几个合约。
对木材厂,前几年苏茉不要求创造多少效益,只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