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苏廷德付曼华和苏廷谦莫玉蓉,四位长辈带着厚礼去了京市,双方长辈正式见面。

双方家世相当,两位小辈又感情甚笃,这次见面,两边便把婚期定了下来了。

定在八四年三月份,是个定好的黄道吉日。

从京市回来,苏奕远脸上的笑就没下去过,开始准备起结婚的事。他一定要给他的小姑娘,一个难忘的婚礼。

为此,还专门从港城请来了婚礼策划。

苏奕远跑了不少地方,都没找到合适的,正打算自家建一个,恰好,苏璟带着家里的资金回国投资来了。

苏璟他们打算从酒店餐饮业起步,苏奕远听了,觉得他口中的高端酒楼很适合举办婚礼,便跟苏璟说了。

苏璟正想着酒楼建好后要怎么打开知名度,如果苏奕远的婚礼在酒楼办,那对酒楼来说,绝对是很好的造势机会。

兄弟俩一合计,对双方都有益,当即便拍板下来。

两人一同使力,紧赶慢赶的,终于在苏奕远婚礼前把酒楼建好。

酒楼一共三层,里面装潢的金碧辉煌,是粤省首家高端酒店。里面有好几个宴会厅,最大的那个,能摆上百桌,独立的包间也有上百间,还有卡拉ok等娱乐设施。

时代发展了,苏家也需要一个契机,告诉大家苏家又起来了,所以苏廷德也没约束苏奕远要低调,让他在不违反社会公序的情况下,自已看着办,高调一点也没什么。

苏家的每一分钱来路都正,他们经得起查,不怕。

苏奕远请了婚礼策划,婚礼现场搭了舞台,还做了各种布景,这在国内,算是首见。

婚礼当天,宾客云集,政商军三界也来了不少大佬,参加这场让人瞩目的婚礼。

甚至还吸引了记者到现场,报道这场在当时看来,称得上是“世纪婚礼”的婚礼。

有个记者还把这场婚礼和他前不久在西北老家参加过的婚礼做了对比,这仿佛处于两个世界的婚礼,引起人们热烈讨论的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认同。

毕竟,没有人不愿意过好日子。

这些之后的种种,与苏奕远无关,他也并不在乎。他只庆幸,他终于娶到了他的小姑娘。

以后,他也是有人与他立黄昏,有人问他粥可温的人了!

第435章 番外之王翠梅

1984年,是大事频发的一年。

全国经商潮在这一年开始爆发,“下海”成了全民热词。

联想、海尔、万科、tcL等许多后世知名的企业,都在这一年诞生。这一年,被后世称为华国现代公司的元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这年最响亮的口号,也是最能体现改革开放精神的口号。

这一年,居民开始有了身份证;铁道兵也在这年退出舞台,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边境作战依旧在继续,大阅兵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一首《我的中国心》更是红遍大江南北,唱出了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声。

港城问题也在这一年得到了解决,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

在这个生机勃勃又野蛮生长的年代,许多事情在不知不觉发生着转变。

本以为会一辈子单身的苏奕远结婚了,认为嫁一个人就是一辈子的王翠梅,却离婚了。

事情还得从几年前,郑国盛父母过来后说起。

当年,老两口过来后,得知王翠梅的工作一个月有60块钱,动了让老家的几个儿孙也过来的上班的心思。郑国盛不愿意去说,老两口便自已找上了陆长征。

那时,郑国盛写信举报苏家生意的事,已经被陆长征知道了。别说他不插手岳家的生意,就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