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些年,在外面虽然做出了点成绩,但其中的艰辛,你们也一清二楚。咱们虽然赚了些钱,但在美国其实也没什么地位,也就是个富裕些的外来商人。”
“我们是华人,这个烙印是不会变的。m国标榜自由包容,哪怕入了他们的国籍,但在当权者眼中,我们依旧是一个外来的种族。”
“没事的时候,可以包容,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国与国之间有了争端,我们就是最先被推出去祭旗的那一批人。”
“这么些年下来,廷德两兄弟可能经济上不如我们,但他们手上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权。有钱没权,就像平底起高楼,没有根基,建的再高,可能来一阵飓风,就什么都没了。”
“这几天,我想了许多。我们当初出国,是躲过了一些灾祸,但却也丢了一直以来的根基。”
“不过,幸好,现在还来得及,国家刚打开国门,我们还有机会。我们的根,终究是在这里。”
“这些年,我们在欧洲的投资收益并不好。我想撤了欧洲的投资,转移到国内来,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再把重心移回国内。你们觉得呢?”
“我赞成。”苏璟第一个表态。
他早就看好国内市场,只是那时候大家都不同意,现在难得老爷子有这个想法,他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我不赞成。”苏廷邦持反对意见。
“我觉得可行。改革开放有一段时间了,到如今还在稳步推进,说明国家是有决心的。现在国内同胞观念也转变了,国内人多,市场大,这个时候进来正合适。”苏廷毅也是持赞同意见。
苏廷礼没意见,家里的生意他一向不管的。
“市场大有什么用,我可是听说了,国内工人大部分一个月也就六七十工资。消费者手中没钱,我们进来投资什么?难道跟苏廷谦一样卖包子?”苏廷邦嘲讽。
六七十块能干什么?在国外一件好点的衣服都买不到。【1983年,我国职工的平均月工资为64.35元。】
“我前两天听商会人跟廷谦谈事,似乎廷谦已经拿下了某座煤矿的开采权。看看是否能让廷谦帮忙牵个线,那个矿的开采权下来,到时候我们分一些干股给他做报酬。”苏廷毅说出自已的想法。
苏仲清摆手,“这个我们拿不到。”
“国内的矿产都是国有,现在因为经济发展需要,才放开允许私人开采。但,也只能给‘自已人’,投资进来的外资是没有资格触碰这些产业的。”
“廷谦能拿下开采权,一是因为你小叔一直以来都是‘功臣’;二也是他这些年做生意规规矩矩,挣钱之后也没忘回馈祖国,在上层口碑好;三,是他的子女亲属全是公职人员,于国有功。这样的人,上面才放心。”
自古以来,采矿都是巨富的生意,当时听到的时候,苏仲清也动了念头,但了解过后,便歇了心思。
有些东西,不是他们这些闻利而来的商人有资格碰的。
“阿璟,你的看法呢?”苏仲清问。
“我认为,酒店、餐饮、服饰,这三个行业很有投资价值。”苏璟道。房地产他认为还得再等等,目前国人的消费力,还到不了能随意买房的阶段。
“说一说。”苏仲清示意。
“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到华国来的外商越来越多,但华国上了档次的酒店很少。羊城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今年2月份开业了,我回来后,过去参观了,生意很好。那酒店的老板,小茉和奕远认识,我托他们打听了。据说,开业到现在不过半年多,利润已经有数百万,今年利润破千万不是问题。”
“建五星级酒店,虽然前期投资大,但国内这一块目前尚是空白,以后来这里投资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这块蛋糕足够大,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