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经过领导们的多次会议讨论,大多数人赞同了知青返城。“大返城”将会成为未来几年的潮流。

但返城,也不是轻易就返的,几百万知青呢,要是一夕之间全部返城,城市哪里接受的了。

而且大量知青返城,如果都没有工作,闲散在家里,无业游民一多,城市的治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各城市得按照自己的接受度,分批让知青们回来。有些地方的知青,一等就是两三年的都有。

消息一出来,那是有人欢喜有人愁,那些在当地有了工作和结了婚的,不少人悔得肠子都青了。其中,就有陆家村大队妇女主任陆桂兰的女婿。

这天,李月娥正搁炕上做新棉袄,棉袄是给陆清安做的。

正忙活着呢,听见门口有人喊她,便叫着让人进屋里来。

“嫂子,这是做新棉袄呢?”陆桂兰道。

“对,给老头子做身新的,过年穿。他棉袄穿好几年了,早不暖和了。”李月娥笑道。

陆桂兰瞧了一眼,惊讶道:“用灯芯绒布做内衬,那可不要太暖和。”

这月娥嫂子可真舍得,竟然不用棉布。这灯芯绒可得一块二一尺呢,棉布才二毛八。

“这我三儿媳前两年寄回来的,一直没舍得用,这不今年便宜老货,给他做身好的,让他开心开心。”省的他老说在家里没地位。

“咋地?你过来找我啥事?”李月娥问。这陆桂兰虽说是妇女主任,但却不是个好事的人,平时没事一般很少登人家门的。

“嫂子,我还真有点事想找你帮忙。”

“啥事?你说。”

“你家苏茉,是海市的吧?”

“是,她原本是海市的,不过现在他们一家都在羊城,没在海市住了。”

“这……”陆桂兰一顿,最后还是说出了口,“是这样,我想让苏茉帮我打听一家人,不知她方不方便。”

“这我可不敢说,我得让老头子写信问问她。”李月娥可不敢包揽,海市那么大呢,谁知道打听的是谁。

“写信有些慢,嫂子,你看打电话成不?这电话费我出。”

李月娥一惊,“啥事这么急?”

陆桂兰叹气:“还不是我那姑爷,如今他想回城,正哄着我那傻闺女跟他离婚呢。说什么等他回去安顿好,就接他们娘俩过去。”

陆桂兰的闺女,前两年嫁给一个海市来的知青,去年生了个小子。

“我这心里吧,慌得很,总觉得不靠谱。他们要结婚的时候,我就不同意来着,我那女婿,我看着就不是个靠谱的。”奈何闺女死活要嫁,他们又拗不过。

第383章 打听到了

“那你可不能让他回。”李月娥道。

这两年,知青回城后慢慢就联系不上了,抛妻(夫)弃子的可不少,她都听了好几桩了。

“我家肯定是不能让他走的,但我那女婿会哄人,我闺女耳根子又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他哄骗得去离婚了。”陆桂兰叹气。

“这不,我想着你家苏茉是海市的,看方不方便帮忙打听一下。我那亲家我也没见过,也不知道一家子人品怎样。”

陆桂兰还有一个担心,自她闺女嫁了后,亲家那边就孙子出生的时候,寄过两身衣服来,其他时候,一年都少有一封信,她都有些怀疑,女婿说的地址,是不是真是他家。

不是她多疑,前两年就隔壁公社,就有一个知青回城后联系不上的。年初他媳妇娘家好容易凑够了钱,让闺女去城里寻亲,结果找到男人留的地址那,根本就没有这么个人。

“这海市这么大,小茉也不应能打听到。就我们清溪县这么个小地方,我们也不是谁都认识的。”李月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