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就这么倒霉,偏生就带了革委会来的这几个。
几年前,这些人押着住牛棚的人过来批斗的场景,他可是历历在目。
等人走后,李月娥去关了院门,啐了一口:“呸!什么人啊,这是。这年头,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能当干部了。”
“那个大背头,不是个好人。小茉,你下次要是去县里,看到他躲远点。”李月娥叮嘱,又嘟囔:“抓特务,不是公安的事吗,怎么革委会的人也来了。”
“抓住特务能立功,估计都想立功吧。”苏茉跟李月娥解释。
因为想要谋“权”,苏茉今晚可是翻历史书,恶补了一段这个时期的权力机构。
自1967年海市“一月夺权”开始,经过长达20个月的反复夺权,各地陆续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替代原本的省市县委,直接掌握当地的党、政、财、文大权,实行一元化的领导。
一开始,革委会是采用“三结合”体制的,即革命干部代表、军队的代表、革命群众的代表三个结合。
但慢慢的,革委会被各造反派代表渐渐占据,许多省一级的革委会,造反派代表比例甚至高达50%以上,工作一度非常混乱。
因此,从1970年开始,各地又开始重新建立新的省市县委。但很多地方,其实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权力仍掌握在革委会手中,许多市县的书记和革委会主任,其实是同一人。
1970~1973年,正是新的省市县委与革委会之间,新一轮夺权拉锯的时候。
这个时期,政府许多部门的工作分工非常不清晰,能出成绩的工作可能会许多部门抢着做,而一些不出政绩的,可能就没人愿意管。
像这种抓着特务就能立功的,革委会自然不会放过。
当然,也不是说革委会都是坏人。
革委会设有三部一室,即政治部、生产指挥部、保卫部和办公室。
政治部和生产指挥部,在前期,还是承担起了组织工农业生产和管理社会生活的责任的。
后世人口中说的革委会,其实更多是指保卫部和办公室。因为但凡抄家、批斗,几乎都是这两个部门的人在干。
第108章 陆小兰回来了(修)
了解了这个时期权利机构的情况,苏茉就越发坚定了借力的想法。
本质上,她也就是个普通人,不过是看了书,了解些历史,比这里的人占了点先机。在普通人面前或许还成行,但在大佬面前,还是不够看的。
与其自已去卖力挤,还不如利用这点先机和后世的知识,给已方队友一股东风。等他们乘风起了,她再站在“伟人”之肩,去藐视卑微的懦夫就好了。
已方队友,除了身边现有的三个人选,最好也选一些人品过硬又有杰出贡献的大佬合作。
这点,就需要好好甄选了。苏茉觉得,或许可以先从农业方面着手。
因为觉醒的是木系种植向异能,苏茉在末世收集书籍的时候,收了许多农业方面专业书籍。
这本小说虽然写的很贴近历史,但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可以看作是她那个世界的平行世界。
苏茉记得,书中也有一个改善了国家粮食问题的大佬,但似乎并不是她那个世界中大家熟知的那个。
至于是谁,苏茉一时也记不起来。
不过她倒可以先去邮局订一下《科学通报》,先了解一下这个时期的农业研究水平。
到时候再写信试探试探,再问问身边大佬们的意见,再选一两个有潜力的大佬合作。
毕竟她从专业书中学到的知识,可是经过后世无数研究人员研究论证的,远不是现在的研究水平可比。
能早一日让国家摆脱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