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婶子,这是哪里啊?”

肖筱筱借机打听道。

大婶告诉肖筱筱这里叫下溪村,是京城北面不远处叫柳湾镇底下的一个小村子。

大婶并没有过多打探关于肖筱筱遭遇歹徒的事情,怕小姑娘回忆起来难过。

但大婶看她的眼神已经从先前的打量变成了现在的怜惜。

莫名的让肖筱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也不知道这位大婶在心里脑补了多少小作文,只需肖筱筱开个头,大婶自己就润色上了。

“我姓孙,你就叫我孙婶吧。你还没吃饭吧,正好灶里火还闷着,我去给你弄点吃的。”

肖筱筱本来是想拒绝的。

但想到自己进来时候两手空空,总不能凭空变出吃的吧,便没再推辞。

“那就谢谢孙婶了”。

“谢啥,家里也没什么好东西,你别嫌弃就是了。”

孙婶也不是谦虚,家里确实没什么吃食。

过了一会就端了一碗米汤和一个窝窝头出来。

这米汤还是因为她孙子生病,她去村里跟人换的一把大米。

就为了给孩子吃的好一点。

刚才给孙子喂了米粥,锅里剩了一点她没舍得吃。

正好招待了肖筱筱。

想起孙子,孙婶叹口气,愁上眉梢。

肖筱筱也不矫情,端着碗吃了起来。

虽然这种吃食对曾经的她来说是不可能出现在她的餐桌上的。

但是她知道,现在拿出来的这些可能是这个老人自己都不舍得吃的东西。

她看出孙婶的愁容,便问道:“孙婶可是遇到难事了?”

换做平时肖筱筱可不是喜欢多管闲事的人。

但是现在她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眼前的人来为她解惑。

所以要是有机会能拉近关系,对后面的交流也会有好处。

“还不是我那小孙孙,哎。”

又是一声叹息,边说还边歪头朝里屋点了点。

肖筱筱看了眼黑乎乎的里屋啥也没看到。

“您孙子咋了?”

肖筱筱已经将最后几粒米扒拉完。

说实话,确实不咋好吃……

孙婶起身边收碗筷边说。

“不知道咋回事,豆豆这两天发热,请了村里的赤脚大夫看了说是没有大碍,可是就是一直不好,可愁死个人了。”

“孙婶,我在家跟着我们那边的土郎中也学了一些医术,要不让我看看。”

“你?”

闻言孙婶很是惊讶。

“乖乖,你这小小年纪还会医术呢?咋这么厉害,那你快帮豆豆看看。”

说着又把碗放下,端起油灯往里屋走。

肖筱筱起身跟上,心里还在感慨:这都一点不带怀疑的吗?我说啥就是啥。

肖筱筱不知道的是,在这个朝代,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窝在一个小村庄里。

见得少,听的少,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

大多数人都保存了那份纯真质朴。

屋里炕上躺着一个小男孩,看着也就三四岁的样子,小小的身子看着有点营养不良。

肖筱筱上前摸了摸孩子的额头,确实是发烧了,估计得有三十八九度了。

要是不赶紧退烧,会出大问题。

她蹙了蹙眉,又探上小孩儿率粥的手腕。

确定只是感染了风寒,没有其他问题。

虽然只是风寒,但再这么拖下去对孩子来说也很危险了。

她想了想说:“孙婶,您去打一盆温水来我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