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长公主微微一哂,“尝的多罢了,说几句总是会说的。”

顿了顿,忽然想起什么,又挑眉笑道:“你在净月庵做的那道素鸭和水晶萝卜丸子也不错。”

“殿下”史如意幽怨唤一声,差点没哭出来,知道宫中能人众多,没想到昭华长公主查她家底,连件里衣都不给她留下。

婢女琥珀掩嘴偷笑一会儿,开口解释,“当年伺候殿下的旧仆,年纪大了,又身有腿疾,不愿住在府里。惟愿去净月庵中修行,日夜为圣上和公主祈福祷告。”

史如意明白过来,“那位善真师太?”

琥珀摇头,“善真师太是净月庵主持,亦是那位座下弟子。”

第114章 羊方藏鱼

史如意辞别昭华长公主,回到店里,恨不得直接瘫在榻上,一动不动了。

阿珍替她收好长公主赐下来的荷包,两对押岁锞子,一个足有半两重,有芙蓉式的,也有梅花式的,崭新发亮。并一串紫檀念珠,触手温润,一摸就知不是凡品。

史如意撑起身子略瞄一眼,有些失笑,嘿,也算是公主府一日游的纪念了。

她在榻上滚一个圈,想着那位不按常理出牌的长公主,慢慢呼出一口气。

不论如何,云佑这事算是过了明路,日后也不必金屋藏娇似的,费心在外人面前遮掩。

不然她老是担心行差踏错半步,全店的人都要性命不保,毕竟“和长公主抢男人”,这名号不是谁都担待得起的。上一位敢这么做的是堂堂赵国公,后者在席上被长公主拿马鞭抽了一脸,被人抬下去的。

赵明阳好歹也是当年太祖分封的八大异姓王之后,长公主愣是一点面子不给。

在场众人噤若寒蝉,消息传到宫中也无声无息,风平浪静得仿佛从未发生过此事。

本来因“长公主和太后生嫌隙”的消息而蠢蠢欲动的几波势力,都默默偃旗息鼓下去。昭华长公主最大靠山,不是太后花家,也不是捕风捉影传的摄政王,而是血浓于水,与其一母同胞的当今圣上。

腊八转眼便至,翠丫一大早起来,去净月庵供佛烧了香,领了一钵腊八粥回来。

香菱凑上去看,微微皱眉,诚心实意道:“闻着不如我们从前在安阳做得香。”

翠丫动作轻快地放下粥钵,说:“味道可能不如咱家的好,但庵里的腊八粥,每道材料都大有来头呢米、栗、枣、果仁,都是姑子带着小尼,亲自沿街化缘得来。煮得腊八粥,重又散布给众人。”

史如意一听,兴致被挑起来,也拿瓷碗小勺来分了一些,“这粥福气昌隆,倒似有从前‘百家衣’、‘百家饭’的意味了。”

翠丫赶忙点头,吐了吐舌头,说:“不过善真师太也说,下回熬煮腊八粥,还要请如意姐姐或者香菱姐姐过庵指点一二为好。”福气和美味,缺了哪样都少些滋味。

史如意笑起来,“这简单,改明让翠丫剃掉头发,到净月庵问问善真师太,愿不愿收你为座下弟子。若成了,便是一举两得的美事,省得你也日日往庵里跑了。”

翠丫自小失掉双亲,在净月庵住的那段时日,得女尼们宽慰,听了不少轮回转世的念经道理,心有感念,便常去庵里上香,为亲友祈福。

翠丫将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善真师太常夸如意姐姐,说你是个‘胸襟广博、有慧根的’我呢,我是个没有慧根的,还是跟着如意姐姐老老实实入世修行为妙。”

香菱“哼”一声,叉着腰,毫不留情拆穿她,“翠丫,你是舍不得你的火锅子、肉汤丸子、煲仔饭、香芋扣肉和凤爪子罢!”

吃过腊八粥,云佑还没回来。

不过史如意也养成了习惯,除了偶尔在心头挂念,日子依然过得有声有色,小年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