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病人体内缺少什么成分,就针对性的输入什么成分达到平衡。”

聂青黛解释了一句,脑子里又冒出来一个方法。

但这个方法很难操作,而且需要特殊的设备,这个医院可能没有。

犹豫了一下,她还是朝着众人开了口:“我们,可以做到血浆置换吗?”

“血浆置换?”

一位比较年长的主任医师皱着眉头,满脸质疑:“不是我不信任你,但这血浆置换在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实践过,而且我们这里没有设备。”

他只是见过一些国外的参考文献,并没有真正做过。

聂青黛摇摇头:“如果有设备的话,这可能是我们目前唯一比较快速的方法。”

“太冒险了,不好找。”

“这么年轻,别主导我们了吧?到时候出了岔子,谁都担不起责任。”

聂青黛深吸一口气,诚恳又坚定地说道:“各位前辈,我理解你们的担忧。我也知道这个决定风险极大,但病人现在的情况危急,我们已经没有太多时间。”

“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病人在我们面前失去生命,总要试一试,最起码,先看能不能调到设备吧。”

听了她的话,众人面面相觑,虽仍有疑虑,但也被她的坚定所触动。

略微思考了一下,年龄最大的医生点了点头:“病人确实不能等,我先联系各方看能不能借到设备,你们按照现有的方案继续稳定病情。”

说完,他就跑到医院办公室,给各个地方打电话,详细说明了病人的情况和所需要的特殊设备。

与此同时,赵涵琪看着留在病房的医生们继续紧张地忙碌。

他们加大了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频率,每隔几分钟就记录一次各项数据。

负责控制感染的医生,时刻关注着联合用药后病人的反应,祈祷着不要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而负责处理骨折的医生,则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夹板的位置,确保骨折部位尽可能得到妥善固定。

但病人的病情愈发危急。

他的呼吸愈发急促,原本就不稳定的血压再次下降,心电监护仪上的曲线波动剧烈,发出一阵又一阵急促的警报声。

医生们不断地调整治疗方案,加大药物剂量,但似乎都难以阻挡病情的恶化。

终于,军区传来消息,邻省一家大型医院有一套符合要求的设备,并且愿意出借。

但问题是,设备最快也要六个小时才能运抵。

而以病人目前的状况,能否撑过这六个小时,谁也不敢保证。

医生咬了咬牙,对军区领导说道:“请务必让运输车辆以最快速度赶来,这边我们会尽全力维持病人生命体征。”

挂了电话,医生急匆匆的返回病房,将这个消息告诉大家。

听完之后,剩下的人心中有了一丝希望,但又担忧病人等不到设备到来。

不过他们还是在努力的为病人而忙碌。

聂青黛自知帮不上什么忙,和赵涵琪默默的站在角落。

两小时后,一个小护士进来,惊喜的说了一声:“联系上了!江城那边的人说,袁医生已经出发了,正在来的路上!”

“太好了!袁医生来了这人肯定就有救了!”

里面的人都很兴奋。

有一个继续吩咐她:“那就赶紧去联系他们,让隔壁省的不用送设备过来了!”

“不行!”

聂青黛出口直接拒绝:“从江城过来到这里,就算现在出发,那也到明天了。”

“但是袁医生来了就一定有办法。”

“那到来之前呢?”

聂青黛反问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