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名衙役从外面进来,在知县大人耳边低语几句,说的就是衙门外面的动静,知县大人勃然大怒:“大胆刁民,竟然敢败坏本官英名,来人,轰出堂去!”

知县大人话音刚落,听到消息的县丞匆匆进来:“大人,不可,万万不可啊!”

原来,县丞大人刚刚接到消息,原来今天乔家口出动的不是五十多人,而是七十二人,为啥这么准确呢,那是因为早上乔家族老在村口点兵,点的就是七十二人。

连带族老自己,共计五十七人来了县衙,而另外十五人,则是骑着骡子走的。

刚刚县丞大人,悄悄收买了一个乔家人,得到了确切消息,那十五人,去了百里之外的锦衣卫百户所。

京城里有锦衣卫,可是各地也有锦衣卫,那为何一般百姓有事不去找锦衣卫,而是来县衙呢?

那是因为人家锦衣卫不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凡能让锦衣卫插手的,要么是谋反,要么就是贪墨。

这乔家口能横行霸道这么多年,肯定不是一味傻横,他们村里有明白人。

所以他们不可能只是为了找人,就去找锦衣卫,到了锦衣卫,人家一听就是找人,不把他们按住打上一百军棍那都是便宜他们了。

乔家口的人又不是傻。

听说乔家口派人去了锦衣卫的百户所,县丞大人脸色变了,去找锦衣卫告状,告啥?

谋反?

真有谋反的事,也不会让乔家口的泥腿子知道吧。

贪墨?

乔家口能接触到的,配得上贪墨两个字的官,好像就只有县衙里的知县和县丞这两位了吧。

知县大人急得满脸通红,贪墨,他是没有那个胆子,但是逢年过节的孝敬,他是没少收,对,就连静虚观也有道礼送过来。

知县连忙对族老说道:“老乔啊,咱们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你可不能为了一己私怨就诬告本官啊!”

得了吧,什么水清则无鱼,锦衣卫才不管这些,管你是不是真的贪墨了,五品以下的,先抓过去三天三夜,用他们的话,那叫熬鹰,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让睡觉,保管你连五岁时偷吃的那块糖也交代出来。

知县才七品,那就是想抓就抓的。

除非是疯了,否则谁想被抓去饿三天啊,哪怕最终什么也没有审出来,那里子面子也全都没有了。

乔族老嘿嘿一笑,他为啥要兴师动众到村口点兵?他为啥要让自家孙子说漏嘴,把去锦衣卫告状的事说出来?

他就是在等知县大人的这番话啊!

“大人啊,不瞒您说,小老儿此番过来,有一半是为了自家族里的后生,还有一半,则是家国大义!”

啥?你个小破穷的乔家口,还和家国大义有关系?

第250章 知县有啥坏心眼

啥?静虚观抓了很多青壮?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我们乔家的乔老七和乔老八都在当中,好端端的道观,抓那么多青壮,两三年不让回家,你说这是要干啥?

对了对了,静虚观经常到北城门外的山坡上招人做工,专招乡下来城里打短工的,那些人都是一去不返,不信您派人去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这回事。

没等知县大人开口,师爷便亲自带人去了。

师爷心眼多,这事就不能找成年人打听,为啥?成年人心眼子多,嘴里跑大车,满嘴放炮,说得没一句是真的。

师爷放眼一看,咦,还真让他看到一个孩子。

说是孩子,也有十二三岁了,站在一众乡下汉子中间,显得那么的瘦小可怜。

师爷拿出两文钱,那孩子两眼冒光,师爷问啥他说啥,都让自家二姑娘猜对了,师爷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