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的官话或者契丹话,聊起来竟也不算磕绊!
若不是出城太耽误时间,王雱还想去城外走一圈。不过在城里看看,大致也能让王雱推断出析津府这边的经济情况和相关政策。既然统治者是契丹族,还有众多草原部族分治各方,生活在燕云十六州的汉人自然是等同于在夹缝中生存。
好在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只要给一块地,一间茅屋,他们就能熬过一年又一年。而且析津府临近宋辽边境,离两国互市的榷场很近,商品贸易还算繁荣,日子倒还过得去。
只可惜自从枢密使耶律乙辛被封为赵王之后,辽道宗耶律洪基就沉迷打猎,不理政务,朝中诸事多由耶律乙辛裁决。耶律乙辛独揽朝纲,底下的人都要想方设法讨好他,各地有珍稀或美人都被搜罗上去先给耶律乙辛,还把各种重赋种役压到汉人头上。
总之,只要上面出一个贪婪的人,普通百姓的日子永远最不好过。
范纯仁原本看王雱这里聊聊那里聊聊还摸不着头脑,等回去后听王雱给他分析了一路上得来的消息,甚至还根据城中米粮价格和沿途耕地情况估算出辽国的粮食情况,范纯仁才恍然明白王雱为什么要走这一趟。
要是让王雱把辽国境内全走一遍,这小子怕是连辽国有几个兵都能数清楚!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看着辽辽):本来想慢慢来,现在想想还是快点搞你才行……
第二零八章 耶律洪基
既然是告哀使, 自然不会沿途游玩逗留。王雱一路上只匆匆了解了一些情况,便跟着辽国使者一行人奔赴上京临潢府。使团稍作休整,就有人来请他们入宫。
春天是禽鸟孕养的季节,辽道宗耶律洪基减少了狩猎次数,是以这次王雱得以与耶律洪基亲眼见上一面。
耶律洪基是典型的草原人, 身材高大,五官英朗,自带一股豪放不羁的气度。见大宋派来的告哀使年纪颇小, 耶律洪基有些意外,细细地打量起王雱来。
哪怕是面对辽国的君主, 王雱也毫不畏怯,行了使节应有的礼仪, 才将记载着官家驾崩之事的国书递了上去。
耶律洪基早得了消息,大辽朝廷也已有过一系列的探讨:大宋新君是怎么样的人?双方的和谈还作不作数?接下来两边会不会大动干戈?最要紧的就是最后一项。
赵曙是大宋几年才立的太子,众人以前对他了解不深,只知道他幼时就曾寄养宫中。比较令耶律洪基在意的是大宋突然迁都洛阳, 这等同于发出一种信号:大宋不畏辽国西夏, 有意好好经略北方!
这件事是赵曙监国期间完成的, 不得不让他们警惕赵曙此人野心勃勃,有别于他的叔父赵祯!
王雱此人,耶律洪基也是听过的。听说有一年使团前往开封,完颜部的完颜劾里鉢曾主动挑衅过王雱,结果在骑射一道上输给了王雱。
这一点让耶律洪基印象深刻,因为耶律洪基最大的爱好就是狩猎, 他之所以记得完颜劾里鉢这个年轻人就是因为他骑射好,陪他打猎时能尽兴。
能让完颜劾里鉢服输的人,着实让耶律洪基非常好奇。
不过这个时候不该琢磨这些,关于如何迎接大宋告哀使,耶律乙辛他们已经定好整个流程:首先要认真把大宋国书看一遍,然后真情流露地哭一场,下旨做一系列缅怀大宋明主、表现大辽维护两国和平局面决心的举措。
耶律洪基打开国书,发现这国书写得情真意切,句句都让人伤心,根本不需做戏,看着看着当场便落下泪来。他向王雱一行人表达了对大宋明主去世的沉痛哀悼,宣布早已商定好的诏令,把该走的程序都走完了,又留王雱他们用过饭才放使团去歇息。
一路舟车劳顿,又得打起精神应对完耶律洪基,王雱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