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贵的老太太,最后竟是被活活饿死的,尸体被人发现时已经过去了三天,爬满了蛆虫。
至于昌平行宫的大皇子,早在皇帝回銮前就因染疫一命呜呼,叶氏被做成人彘,本来就奄奄一息,亲眼看着儿子断气,当场就跟着去了。
当时皇后病重,皇上未归,紫禁城风雨飘摇,太皇太后和大皇子被草草下葬,叶氏的身份只有少数几个心腹知道,被一卷草席裹了,抬到化人场烧了个干干净净。
皇上回銮,一心扑在病危的皇后身上,连朝政都搁到一边,这么点小事更是无心理会,等到皇后日渐好转,这才抽出心神料理琐事。
因为叶家犯事的缘故,大皇子连个谥号都没有,按照皇子礼补办丧事更是无人问津,朝中大臣的注意力都被诚意伯府、永城侯府、武定侯府的惩治吸引走了。
这三家的人口,本来就全被监国时的皇后全部下狱,死都死了大半,现在迎来终局。皇上一点反对皇后决定的意思都没有,甚至更加狠决。
叶家夷族,主犯诚意伯父子处极刑,剩下两家同样夷族,同犯刘大元处斩,刘家还活着的男丁全部处斩,女眷没入教坊司终身为奴。几个禁军指挥使渎职,剥夺袭官流放辽东,还有大大小小从犯,一时京里死的人比之前闹疫情还多。
第323章 病愈
如此雷霆之威,未尝没有哄皇后开心的缘故。
即使从鬼门关上逃回来,绍桢的身体也败得太厉害了,治好了疟疾,仍有几次一度垂危,皇帝如同惊弓之鸟,听见她咳嗽一声能紧张半天,夜里睡觉也不踏实,一夜醒好几次试她的鼻息,连值夜的宫人都没他勤快。
绍桢要专心养病,一天七七八八的药丸、药膏吃下来,比正经的三餐还多,这也不必多说,更重要的是不能操劳、保持心情愉快。
但是朝臣不管这些,专门和她作对,弹劾皇后的折子像雪片一样飞进乾清宫。
皇帝回銮,绍桢的监国之权理所应当地消失了,监国时得罪的朝臣便要算账了。
催债之事先不说,只说叶氏夷九族,吕氏、黄氏夷族这一桩,公卿勋贵都是世代联姻,灭族的旨意一下,所涉范围极其庞大,即使具体执行过程中有开恩,但勋贵也被血洗了大半,倒是给此次亲征中立功的平民将士腾出位置。
高位文官中就有不少和这些人家结亲的,皇后干政本就犯了他们的忌讳,加上催债的仇,岂有不报复的理儿。
恭毅侯府在这场风波下也受了不少牵连,可他们根本不被皇后放在心上,文官们很快反应过来,将矛头对准槐花胡同的张家。
指责皇后教导无方,让纪夫人、何夫人长年抛头露面地做生意,有失妇女贞静云云,都在其次,最为严重的,是弹劾皇后与民争利、暗通倭寇。
皇帝和车之棠在西暖阁交谈,绍桢正巧在隔壁,原本也没留意,却忽然听见自己的名字,留神听了几句,过后太医来给她的手脚筋脉针灸,一时给忘了,直到午膳才想起来。
“与民争利,我还能理解,就是说票号生意太红火了麽。暗通倭寇又是怎么回事?”绍桢着实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