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敢深问,若事情需要她知晓,她相信沈寂会告诉她的。
廖氏屋子里摆设不多,来珑汇的一年中甚至不曾做过一身好衣裳,千澜很快便找到了她所说的紫檀木匣子。
匣子高约四寸有五,长宽各半尺余,被擦的锃亮,显然是经常被拿出来。
廖氏从她手里接过,缓缓地打开来,里面只有一封书信,以及一支磨得发亮的梅花木簪,是男子样式,千澜想到已经去世的她这一世的父亲赵绥。
书信有些陈旧,上面覆有血迹。
廖氏将书信递给沈寂,“这是澜姐儿父亲留下的,据送信的副将所说,这封信伯爷在大战伊始便交给他,要他私下送到我手里,信的内容尚只有我一人知道。”
“伯爷也曾查过昭王妃身死的真相,我并不知具体,但有一段时日他闷闷不乐,整日长吁短叹,我猜他应当是查出些什么的。那时正好千澜的二伯母怀有身孕,时常来找我说话解闷,因此我记得很清晰。”
“但自从的那日半夜从皇宫回来以后,伯爷再不提昭亲王任何事宜,随后昭亲王请旨戍边,你的父亲沈敬与伯爷也各自奔了前程。”
“至于昭王妃遇刺的真相,我知晓的并不比你们多,当年王妃怀有身孕,太后顺势为昭亲王指了自己的娘家外甥女邹氏为侧妃。邹氏仗着太后喜爱,行事嚣张跋扈,不敬主母。大概是由此,王妃提出要去苏州散心。”
“昭亲王便让你父亲与伯爷保护王妃安全,而你的母亲齐氏与王妃是闺中密友,于是也随驾左右。”
沈寂静静的听着,目光却一直停留在信上。
信上没有丈夫对妻子该有的风花雪月,也没有父亲对孩子该有的凄切不舍,只让廖氏带着千澜姊弟二人尽早离开京城,万事小心。
第74章 多年前的事2
是不是赵绥在那时就发现了什么?
所以才会让廖氏带着一双儿女离开京城。
若非京城不安全,他不会让她们离开,难道他当时就已经知晓有人要对她们下手,只不过那时皇上派遣他带兵平定边疆,他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提醒廖氏?
这么说赵绥的死是不是也……
沈寂想到此处,神色不禁一凝。
“那之后呢?”千澜听到一半,眼见廖氏没有说后事如何的打算,急的从圆椅上站起来,“为何父亲会与沈大人的爹吵架?父亲可曾同母亲说过什么?”
廖氏与赵绥成亲多年,感情素来很好,赵绥为了保护廖氏,有些事情并未告诉她,但她也是个聪明人,偶尔从赵绥的话里行间便能猜出很多。
“当夜恰逢三月三,苏州每年都会在这日办游湖会,昭王妃性子好玩,就让你父亲置办了一条船游湖,可哪能想那些黑衣人居然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登船刺杀。”
说到这里,廖氏有些眼眶湿润,“你父亲总说,自己若没有离开那条船,兴许昭王妃便不会身亡。”
沈寂大惑不解,“这是何意?”
廖氏拿帕子拭去眼角的泪水,续道:“当晚来了两拨贼人,首先来的那拨杀手不过乌合之众,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引开伯爷,调虎离山。等到伯爷反应过来回到游湖上时,沈敬夫妇失踪,王妃也已然离世。”
千澜不禁问道:“那孩子呢?昭王妃肚子里的孩子呢?”
“当时昭王妃已经生产,应当是受惊吓动了胎气,在游船之中生下孩子,伯爷赶到之时就连昭王为王妃准备的医女稳婆都死在了贼人之手,那孩子也不见踪影。”
“翌日,伯爷在城郊的废庙中找到沈敬夫妇,沈敬重伤在身,落下病根,齐氏也虚弱不堪。伯爷性子直又固执,见这场面以为沈敬夫妇为逃生而丢下王妃,于是当场与他二人大吵一架,回京后两家就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