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知道了,我把廖主任加上。”
“院长伯伯,您这边儿一定很为难吧,是不是有很多人找你,要增加名额。”
院长苦笑一下,“昭昭啊,你给的这个条件,大家都想去啊,我昨天已经定了个初步名单,一共四十三个人,现在加上廖主任,四十四个,不能再增加了。
财务这边儿测算了一下费用,按照一个月的援助时间计算,一个人的食宿加上补贴将近一万块,我们主要是去做医疗援助的,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带这么多人已经可以满足全科援助条件。”
叶昭心下一暖,虽然她有钱,但她也不希望自己的钱被浪费,自己被人当冤大头,院长是真的在替她精打细算。
“院长伯伯,我说过我还准备了两百万备用金,如果三百万不够,我还可以再追加投入。您再加几个人吧,也别让大家太辛苦,控制在五十个人左右都可以。”
再增加六个名额,多少能平衡一下各部门现在的情绪,院长松了口气,心里十分感谢叶昭的理解。
“还有件事院长伯伯,您看能不能先尽快把人员名单定下来,然后把每个人的衣服尺寸给我,我这边儿先提前把衣服定好,不然怕来不及。”
院长一听这是大事,“昭昭你放心,这两天我就把衣服尺寸定下来。”
“那您订好了就给我打电话,这是我手机号,到时候我来拿名单。”
“好。”
院长决定除了人员名单,这几日还要把医疗援助的方案和预算都做出来,等叶昭下次来的时候,先给她看看是否合适。
叶昭打算定波司登羽绒服和鄂尔多斯的保暖内衣及羊绒衫,至于两条外穿棉裤,她打算找一厂制作,一厂那边儿也没什么订单,一百条棉裤的订单,小是小了点,但总比闲着强。
当然如果一厂不做,她就直接找鄂尔多斯厂家,让他们找个加工单位,北方地区各个服装厂都会做棉裤。
叶昭住在小平房里,每天杜晓去上班,她就在家属区转转,家属区的人也都认得叶昭,中午的时候杜晓一般从食堂带饭回来,晚上两人就出去吃。
现在两人手里都有钱,晚上出去下馆子一点负担都没有。
但其他二厂职工可没这么潇洒,至少叶昭在家属区闲逛的这两天,听了不少家庭主妇抱怨工资太少,一家老小的吃喝都糊不住,尤其是九月份孩子开学还交了学费,更是捉襟见肘,大家只感觉生活压力突然剧增。
“等等吧,等到时候新产线建好了,咱们厂效益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