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聊了半天,却没怎么听到康陶提及沈龄之妻陆氏,想着日后住在舅舅家,少不得跟舅母打交道,她便随口问了一句。
这一路上康陶向来快人快语、有问必答,听到这问题却罕见地沉默了起来。
他犹豫半晌,最后只欲言又止地憋出了半句:“陆娘子……唉,陆娘子她真真儿是个好人,只是……嗐,二位娘子到了便知晓了。”
尹遥大奇:自己这舅母到底怎么了,倒仿佛让康陶颇为头痛似的?不过她也没太担忧,毕竟不论其为人究竟怎样,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自己又何必提前贷款烦恼?到时候再说呗!
想到这里,她也轻嗐了一声,无所谓地耸了耸肩,拿着手里的胡饼继续吃了起来,时不时还撕下一小块投喂给尹七娘。
“从华阴县出发,沿着官道一路往东三十里便是潼关。”外面康陶也岔开话题,聊起了路上的风土人情,“三娘子可知,这潼关乃是关中要塞,修得很是雄伟壮观。且是往返两京的必经之路,朝廷盘查得也分外严格,过关往往要花上小半日才行呢!”
随着几人闲聊,日头逐渐升到了当空。康陶一拽缰绳,将马车的速度慢慢降下来,开口招呼道:“二位娘子,潼关到啦。”
尹遥好奇地掀开车帘,却被外面景色震撼得说不出话来,竟是一时愣在了当场。
只见此处地势险峻至极,官道左侧便是不知宽阔几许的黄河,原本从北至南奔腾咆哮而至,在此地忽然险而又险地改了方向,蓦然转而向东湍流而去。右侧则是绵延险峻的高耸秦岭,真可谓是层峦叠嶂,令人望而生畏、不可逾越。
而又有一道高耸的城墙横跨官道两侧,连接汹涌澎湃的河水与蜿蜒攒立的群峰,城墙正中间则矗立着一座高出云表的城楼,直称得上是雄伟险要、巍峨壮观。
尹遥前世曾听过一阙古曲,当时并没放在心上,如今到了这千古潼关面前,那词句却不由地充斥在脑海之中。伴随着耳边不断传来的波涛拍岸声,她轻吟道: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来自各地东行的百姓们,此刻都集中在这潼关城西门,沿着官道排成了长长的一列,城门口的官兵正在一一盘查。康陶也跳下车,牵着马到人群后面排队。
车厢里尹七娘吵着要下车,尹遥知她坐了半日的车闷坏了,便由得她,只叮嘱康陶好好照应。
队伍行进缓慢,不知要排多久,尹遥担心妹妹在外面受凉,便在暖炉上热了些鲜牛乳,又从食盒中取出几块提前煮好的芋头,放到杵中细细捣碎,分别装到三个杯子中,倒入热牛乳和少许蜂蜜搅匀,再撒上几颗提前煮熟的赤豆。如此一来,香甜可口的红豆芋泥热牛乳便做好了,她给车厢外的二人各自分了一杯,喝下去驱驱寒,同时也能补充些体力。
这会儿虽有日头照着,但天气仍是有些冷。即便康陶年轻火力旺,但驾着马车吹了半天风,手脚多少已有些不听使唤,如今这一杯热乎乎的牛乳喝下去,从头到脚都舒坦了,一股暖流直冲心头,再加上里面扎实细腻的馅料,肠胃也觉得分外满足,不由地连连赞叹。
“阿姐,好喝,真好喝呀!又暖又香又甜!”旁边尹七娘用双手捧着杯子,一口口喝得滋溜滋溜心满意足,还不住摇头晃脑地给尹遥捧场。
他们马车后面排着的正好是一家三口,穿着还算体面,见这小女娃喝得如此开心,那孩童也忍不住舔了舔嘴角,又偷偷拽他阿娘的衣角。这夫妻俩向来宠孩子,见状低声商量了片刻,由那男子上前行了个礼,笑道:“敢问几位,这饮子可否卖给我们一杯?想着给家里娃儿驱驱寒气。”
几样原料尹遥出门前都备了些,只可惜不易储存,她想着与其喝不完变质扔掉,倒不如拿来换些铜钱,于是便爽快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