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寿桃儿不仅熟了,而且还带着翠绿的叶子,仿佛刚从树上摘下来一般新鲜。
最后剩下的第四份面团,则是按照昨儿醪糟小馒头的做法,做成一个个胡桃大小的圆球型儿。
把寿桃和小馒头都放入蒸锅,蒸制两刻钟后,再关火虚蒸片刻,尹遥将蒸笼盖掀开,露出里面里外都熟透了的寿桃儿蒸饼,她跟陆娘子分尝了一个,都对这回的作品十分满意。
“宋婆婆,我来啦!”尹遥手里提着食盒,行至嘉庆坊西北侧,张家的宅子便在此处,宋婆婆正按照昨儿约定好的,在后门处等着她。
“三娘来了,这就是新做好的寿桃儿蒸饼吗?”宋婆婆瞧见她过来,笑着走上前接过食盒。
尹遥笑道:“我今儿共试着做了两种蒸饼,一种是里面包了豆沙馅儿做“桃核”的,偏精致些;还有一种是实心没馅儿的,就更偏实惠些,您问问看主家喜欢哪种。另外,我还包了一点同昨儿一般大小的,若主家赏脸,可以拿着自家随便吃吃。”
见她这般知情识趣儿,想得又周到,宋婆婆不由赞许地点点头:“三娘有心了,我这便拿进去给夫人看看,你且先在这里稍待一会儿。”
交代完,宋婆婆便转身进了院子,尹遥自在街边等候,顺便观察起张家新置的这座宅院。
昨儿听宋婆婆说起过,这宅院本是一户富商的,占地约有五亩,换算下来有三千多平米,足有三十个康陶家那么大,在这平民聚集的嘉庆坊中,可是数一数二的大宅。
富商家的后人不争气,逐渐败光了家产和商铺,家中再无进项,也无法在洛阳城立足。前些日子便将大宅挂到了牙人那儿,准备变卖得些银钱,作为回家乡的路费,以及日后生活的花销。
恰巧这时,原本的光禄丞撂了挑子,半路上辞官,没来赴任,朝廷就临时指派了其他人接替。
于是,这接替的张家郎君,便带着家眷一同搬来了神都洛阳。
第26章 窦二娘子 叮,您有新的订单生成了!……
张家老郎君曾领车骑将军,张家亦是南阳望族,只因其从外地迁居而来,在洛阳城内并无田产。
如今朝臣勋贵又都在洛阳置宅,搞得城中一时间片瓦难求。张家踏遍了整个洛阳城,都没寻到合适的空宅,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买下了位于城南嘉庆坊的这座商人宅邸。
随着日头逐渐升起,张家的后巷里倒是热闹得很。
泥瓦匠在给院墙刷上朱红色的漆,砖石匠则是在原本夯土地面的门口,重新铺上青石的路面,一大群人干得热火朝天的,弄得漫天尘土飞扬。
只听“砰”的一声,一个雕刻十分浮夸的木制挂件,被从院墙上拆了下来,落到地上摔得稀碎,木头渣子差点溅了尹遥一身。
“哎呀,小娘子对不住,我方才没看到你!”墙上的工匠埋头做工,一时没注意地上,这会儿看到差点砸着人,也吓了一跳,赶忙道歉。
尹遥摆了摆手示意无妨,悄悄叹了口气,掸掸身上的灰尘,走远些换了个拐角的地方待着。
“诶,三娘!”宋婆婆从府中出来,没瞅着尹遥,找了一圈儿才看到她,“你怎么跑这儿来了?倒叫我好找。走吧,夫人请你进去呢!”
尹遥无奈地瞅了瞅四周,宋婆婆面露了然,凑到她耳边小声嘀咕:“郎君前日说了,这商户宅邸布置得太过粗俗,张家乃是士族,自然要整葺得风雅些才行,这不就……”
偷偷讲完家主小话,宋婆婆又笑道:“方才我把寿桃蒸饼呈给夫人,她十分满意,要叫你进去详谈呢!”
随宋婆婆从后门走进院子,经过穿堂步入正院,发现院子里也在大兴土木,看着像是要在院中挖个池塘,西侧的耳房上又有好几个工匠,正在翻新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