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着谁也听不懂的经文。

江湖路远,总有新的风雨在前方等待。但只要身边的人还在,这风雨,便也成了风景。

一路晓行夜宿,不日便抵达京城。城门处守卫森严,盘查甚严,见了尘大师一身僧袍,墨骏辰与叶挽秦虽着常服却气度不凡,倒也未曾过多刁难。

进了城,只觉京城繁华远胜杏花镇。街道两旁商铺林立,绸缎庄、珠宝行、酒楼茶馆鳞次栉比,往来行人摩肩接踵,车水马龙,一派热闹景象。

“城南‘听雨轩’,倒要寻寻看。”墨骏辰勒住马,环顾四周。

了尘大师骑着老黄牛,慢悠悠道:“顺着这条街往南,过了三圣桥,再拐个弯便是。”

三人依言而行,不多时便见一座雅致的茶楼,门楣上题着“听雨轩”三个娟秀的字。刚下马,便有伙计迎了上来:“几位客官里面请,雅间还是散座?”

“我们找柳姑娘。”叶挽秦说道。

伙计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原来是柳姑娘的客人,里面请。”说罢引着三人往后院走去。

后院别有洞天,一池碧水,几株垂柳,景致清幽。正屋门口站着位青衣女子,约莫二十许,眉目如画,气质温婉,见他们走来,屈膝一礼:“小女子柳如烟,等候三位多时了。”

第467章 江湖篇11

进了屋,分宾主坐下,柳如烟奉上茶水,开门见山:“苏大人已来信告知三位的事。那份密档,关乎重大,牵连甚广。”她从妆匣中取出个油纸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卷泛黄的卷宗。

墨骏辰接过卷宗,展开细看。上面记载着当年血影教的一些秘事,其中确有提到那位太妃的兄长镇北侯赵康,曾在血影教中担任供奉,参与过不少教中事务,甚至涉及一场陈年旧案。

“这卷宗上的字迹,倒像是出自宫廷史官之手。”叶挽秦凑过去看了看。

柳如烟点头:“正是。这是先父当年在史馆任职时,无意中发现的。他知此事凶险,便抄录下来,一直妥善保管。”

了尘大师叹了口气:“血影教余党潜藏多年,如今竟与宫廷扯上关系,怕是要有大乱了。”

正说着,院外传来一阵喧哗。柳如烟脸色微变:“怕是官府的人来了。这几日总有人在附近盘查。”

墨骏辰迅速将卷宗收好:“我们从后门走。”

四人刚绕到后院门,就见几个官差冲了进来,为首的喝道:“里面的人都不许动!奉大理寺之命,搜查可疑人等!

墨骏辰护着叶挽秦和柳如烟,对了尘大师使了个眼色。老和尚微微一笑,手指轻弹,几粒石子飞出,正中几个官差的膝盖。官差们腿一软,纷纷跪倒在地。

“快走!”墨骏辰低喝一声,四人趁机冲出后门,消失在纵横交错的巷弄中。

摆脱官差后,柳如烟惊魂未定:“多谢三位相救。看来这京城,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危险。”

叶挽秦道:“镇北侯势力庞大,想必是他察觉到了什么,派人来查了。”

墨骏辰沉吟道:“当务之急,是将这卷宗交给可靠之人,让镇北侯的罪行公之于众。”

了尘大师道:“老僧倒认得一位御史,刚正不阿,或许可以托付。”

三人商议定了,便由了尘大师出面,联系那位御史。而墨骏辰与叶挽秦则带着柳如烟,找了处隐蔽的客栈暂避。

夜幕降临,京城的街道渐渐安静下来。客栈房间里,叶挽秦望着窗外的月光,心中思绪万千。她不知道这场风波何时才能平息,也不知道前方还有多少未知的危险在等待着他们。

墨骏辰走到她身边,轻声道:“别担心,有我在。”

叶挽秦转头看他,眼中闪过一丝暖意。她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