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1 / 3)

袁晴原本想过有人嫁祸张路生,但今天看到笔迹鉴定,张路生那三个字确实是倪佳樱写的,她也就把这个想法咽下了肚子。而这也是昨天无名没有说出这个想法的原因,因为他想等技术队的笔迹鉴定出来再看。但笔迹也是可以模仿的。

“我觉得凶手就是张路生。”大林第一个说,“你看,笔迹鉴定都证实那是倪佳樱写的,说明无人嫁祸张路生,而且张路生没有不在场证明,他亲口承认确实去过马溜河,他不是凶手谁是凶手?”

“可是有一点很奇怪。”袁晴道,“他如果是凶手,他可以撒谎,他为什么要大方承认去过马溜河?把自己置身于撇不清的困境中?”

大林浮夸地捋了一下根本没有乱的发型:“那是因为他知道撒谎没用,他可能出门的时候遇到过熟人,也可能有人看到过他往马溜河的方向走去,所以他知道事后警方调查一番就会查到他去过了马溜河。与其撒谎不如先承认,然后再说根本没见过死者,用真话套假话、真话假话混杂的战术蒙混过关。但他怎么都想不到,死者被杀了之后,用尽最后一口气写下了他的名字。”大林说到这,顿了顿,“大家听说过剃刀原理吗?”

无名随口而出:“剃刀原理,也叫奥卡姆剃刀原理,就是指在多个竞争假设中,选择假设最少、最简单的那个。即”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潘阳无缝接上了无名的后半句,尽管他根本没听到无名的话。

“对。老大果然厉害!”大林咧嘴一笑,恭维地作了一个揖,“所以整个案子就这么简单,我们别把它想复杂了,什么凶手另有其人、有人要嫁祸张路生、张路生是替罪羊,都太复杂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凶手就是张路生。”

“袁晴,你怎么看?”潘阳突然点名。

袁晴从思绪中回过神:“我觉得整个案子有一点奇怪。”

“凶手的指向性太明显了。”潘阳帮袁晴展开叙述。

“对!就好像有人在引导我们警方去找凶手。”

“是啊,那个人不就是受害者吗?”大林立刻回应,还有点着急,“张路生,倪佳樱都已经告诉你凶手是谁了。”

“对,倪佳樱确实告诉你了。”袁晴望向大林,“但如果凶手就是倪佳樱呢?”

大林一愣,小涛和阿锋同时转过头,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袁晴,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一片寂静。三人的表情如出一辙惊讶中带着几分困惑,仿佛听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话。除了潘阳和无名,一人一魂,仿佛早就猜到袁晴会这么说。

袁晴叹了一口气:“如果杀死倪佳樱的就是她本人,那么她就可以完成嫁祸张路生他杀的计划。”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她死后的灵魂状态,在无名看来那么安详,因为她根本不是被人杀害,而是自杀。但这一点她没法说出口。

闻言,潘阳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形成一个温和的弧度。他的目光落在袁晴身上,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欣赏。无名看向潘阳的灵魂,他灵魂的笑容中更添几分爱慕。无名心中涌起一阵不悦。

自杀还是妹妹杀的

第四章 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5)

要区分他杀还是自杀有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现代刑侦学中,可以通过伤口的深度、角度、位置、方向以及其他伴随特征来初步判断刀伤是他人所为还是自伤。

比如,他人刺入的伤口方向多与受害者自身发力方向不一致,可能出现难以自然达到的角度(如后背、侧面、向上刺入胸腹部等)。若受害者曾抵抗,可能出现防御伤(如手臂、手掌的割伤)。伤口可能呈现多个方向或深度不一的刺创,反映加害者的动态攻击。深度可能较深且不均匀,因加害者可能全力刺入或反复刺击。骨骼或软骨上的刺痕可能显示外力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