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灿吞了口咖啡又说,“而且我觉得,你在设计上,是有天赋的。”

时绿蕉没有点头,她对设计专业的兴趣还是来自杨澜某天寄来的日记本,是杨青萍大学时写的。日记里的杨青萍跟杨澜口中温和的姐姐又不相同,她是年轻的,字里行间带着一丝俏皮。

在关于梦想的讨论里,杨青萍写自己真的不想再写论文了,她很羡慕设计院的同学,如果可以也想把脑子里的文字都挤出去,在边边角角都涂满彩色元素。

时绿蕉被这段形容触动。

所以在下学期,她多做了份兼职,选修了这门课。虽然无法跟自小就接触绘画的同学相比,但还是从中得到了很多快乐。她跟孙灿就是上课时认识的。

时绿蕉最开始并没有想要将此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只是某次实践课,老师由衷地称赞点燃了她心里一直沉寂的火把,那种发自内心找到喜欢的东西的热情就席卷了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天工作结束,时绿蕉都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练习。与当年为了考试死记硬背一些生词时的感受不同,构思图案时她是可以在草稿纸上找到游刃有余的感觉的。

“我想想吧。”面对孙灿穷追不舍地邀请,时绿蕉还是没有忍心直接拒绝。

其实她自己也没有想明白自己真的想要做什么,心底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劝阻她,那是被压制很久的,她对某个人最隐秘的愧疚。

乔恩的话再次跳进脑海。

要面对,不要逃跑。

窗外的雨总算停了,孙灿放下杯子,忽然问,“刚好后天南城这边好像有一个设计相关的展会,咱俩一起去看看吧,离得不远,就几脚油门的功夫。”

时绿蕉视线从窗户上收回来,说好。

面对没有那么困难,何况时间是很强大的治疗师。

三年,足够很多故事翻篇。

北京的办公室里,江扬也是这么认为。他担心过分规劝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索性用玩笑的口吻对陈淮景说,“没准儿,还真能在展会碰到小时妹妹呢,她应该也毕业了。”

陈淮景这几年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北京总部,也几乎不怎么过问南城这边的业务。江扬偶尔过来汇报工作时,总是忍不住调侃他拿得起放不下。陈淮景每次都冷着脸让他滚出去。

分个手而已,用得着这样吗。

江扬劝朋友的时候,全然忘记自己是怎么在他家里边抱着酒瓶边哭得跟个傻逼一样了。

陈淮景懒得理他。

他不想去参加展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抽不开身,临近年底,又是最忙的时候。

江扬离开后,陈淮景坐在办公室里,忽然有那么一瞬间放空。他很少会把私人情绪带到工作中,这种放空的时刻并不多见。

电子日历上提醒今天是十二月十七日。

三年整。

陈淮景压在桌面的手指移开,他拨通助理的内线电话,让对方帮自己定一张飞去伦敦的机票。

时间选在了最近的第二天,只是临出发,他又反悔,突然买了去南城的机票。

展会开始当天,这场冬雨总算彻底停下。

孙灿那辆二手车还没有修好,两人打车去的展会。孙灿自己没有报名,主要还是带着参观学习的心态过来的。她微信里很多优秀的同行都在这场展会上,深度联系这些前辈也是孙灿过来的目的之一。

时绿蕉被孙灿拉着去社交,打招呼、拍照,撑了一小时终于电量告急,借着买水的功夫出来透口气。

她站在门边摁着酸痛的太阳穴,身后的玻璃窗格上落着正午时分的光线。回头的瞬间,一个熟悉的身影不期然落进视线中央。

那人正在应酬,身边围着一群同样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