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半个副校长。
用开晨会的口气宣布,已经安排好了。
儿子只有照办的份。
“那么多人寄希望在你身上,上级领导、老师、我、还有你妈妈,盼望你能拿金牌,你却闹毛病,说自己眼睛有问题……”
病得这么不是时候。
完全不在板眼上。
张弛对安排是服从的。
他知道,学校需要一枚金牌。
父母也需要。
“小弛,你加把劲好不好。”
女人带着哭腔。
他会加把劲,他会的。
狠狠加把劲,把题再做几遍,把书再看几遍,一睁开眼睛,触及光源没多久,神经跳动,眼皮抽动,书页上的字开始扭曲,重影,印刷字也对他不满。
病得不是时候。
脚步声靠近。
张弛下床,睁开眼睛的同时转向声音源头,一如既往礼貌,寡言。眼前还是模糊的影像,需要等上一阵子。
主任走上来,告诉他闭眼睛继续休息,听护士说,他已经看了大早上的书,不要用眼过度。
张父加码,要儿子再住两天这件事,主任没好意思提。
查房结束,才让护士告诉张弛。
少年顿了顿,和对方道谢,表示知道了。
重新坐回病床。
十五岁的他,有着超乎年纪的沉静。
双手捧着书,睫毛低垂,瞳仁蒙了一层浅浅的青雾,眼底的郁悒,连同身高一样超乎年纪。
病房很吵,说话声,手机外放,咳吐声,连同病床前方悬挂的电视,互相交杂,作为自习室是不合格的。
但是没关系。
环境吵闹并不影响。
不能长时间注视,看几秒,他会闭上眼睛,放在心里演算。
病床小小一隅,是他的书桌。
从背影看,是个高瘦的青少年,安安静静,谁都不打搅。寡言少语,智性的长相下,是一颗对自我苦役十分自甘的心灵。
病房突然安静下来。
家属手机跟着哑了。
在众人歇口气的间隙,只剩前方电视还在发声。地方电视台记者介绍所在地是云南保山市,接着介绍身边这位是来自首都的林业大学教授,正带着他的研究生,在山中进行课程实习与自然教育。
少年转过脸。
视线清晰后,画面随之清晰。
葱郁的山林,阳光经过树冠,透射成一爿爿蒸腾的湛青色气流,那些促使光线仿佛流动的,是空气中的微尘。
阳光成了河流。
树是这样绿,天光清新。
强烈的饱和度,刺激他的视力。
她出现那一秒,眼前模糊了,隐约能看出她是素净的,马尾辫,白色羽绒服。
五官看不清,语气温柔,正在回答记者采访。
她是大二的学生,在场的都是她师兄师姐。
“袁同学来到云南吃上当地美食了吗?”
“昨天吃过炭火烤的一种饼,好像叫饵块……”面对镜头,并不拘谨,记者为她推荐铜瓢牛肉汤,她承诺会去吃看看。
张弛用力揉眼睛。
情况没有好转。
他只能闭眼,等待重启般,等待下一次用眼机会。
一旦关闭视觉,听觉渐渐敏锐。她的声音,带有淡淡自然气息,云南保山深山中清凉和煦的气息,相隔万里,流淌进少年心底。
周围再次嘈杂起来。
不要紧。
专注力可以帮忙他辨认出她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