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1 / 2)

柳希声并不在乎。

她的话虽然?是为了迎合圣心,却也有几分真诚。

她出自没落门第,年幼时家境艰难,门楣凋零。正因幼年时真真切切吃过苦头,见过世?情,才有非同一般的勇气投奔皇帝帐下。

对万千生民来说,御座上?的君主仁爱慈悲,总比冷酷漠然?要好?。

苏丞相喝茶太急,有些咳嗽,缓缓咳着?道:“柳令君说的是,老臣也这样认为。太女殿下调兵的举动突然?,却也是为无辜黎庶谋求生路,出自一片仁悯,只是殿下年纪还轻,没有掌握好?分寸,还需多多历练不过么,南人确实太猖狂了些,到底是十几年来悠游自在、不服管束的无父无君之辈。”

柳、苏不愧是朝中重臣,说话极有分寸。既赞颂了东宫调兵的举动,又含蓄挑出些许缺点,不至于显得逢迎谄媚。

然?而他们?两人抢先说完,如果薛丞相再把同样含义的话说上?第三遍,场面就会显得尴尬起来。

于是薛丞相另辟蹊径:“臣以?为,如今当务之急是将?这支兵马尽数调回?。他们?接到钧令后,由?钟离郡安远县驻地出发,急行至庐江境内,兵锋直指舒县,途中惊动数地官署,即使以?辞令勉强搪塞,当地士族豪强一旦心生疑虑,他们?怕是难以?自处。”

这是老成持重的稳妥之言,皇帝嗯了一声:“太女密折中亦奏请此事,事不宜迟,你来执笔。”

内侍立刻捧来笔墨,铺陈绢布。

薛丞相亦不推辞,他早年便以?才学闻名,只短短数息心中便有了成算,手不停挥,转眼间挥洒纵横、敷衍成文。

待得墨迹稍干,宫人捧起绢布、登上?御阶,呈到皇帝面前。

御座前垂帘密密实实,片刻的寂静之后,层叠垂帘间,皇帝的声音传来,清淡缥缈:“可。”

薛丞相无声松了口气,心中班门弄斧的忐忑渐消。

诏书写成,殿中气氛立刻松快很多。

苏丞相咳嗽着?道:“臣以?为,调兵一事,归根结底不在太女殿下时机掌握合适与否。只要调兵,无论言辞掩饰多么得当,南方都会起疑。但南方局势糜烂,若再遇上?这种情况,我?等为臣者,难道要企盼东宫不管不顾袖手旁观?”

柳丞相及时捧场:“苏令君的意思是?”

苏丞相年迈,说话的声音亦有气无力,话锋却冷凝如铁、森寒如冰:“一点愚见罢了,既然?定?在下半年,不如加快速度。百姓久遭凌虐,恨意如烧如沸,朝廷若加大力度再推一把,何愁不能尽快起事?”

薛丞相语带犹疑:“如此一来,只怕南方的压力太大。”

“天底下哪里有躺着不动就能安享花团锦簇、太平富贵的道理。”苏丞相的语气很软,话却很硬,“朝廷不是不想出兵,是实在无力兼顾两边开战。北边那些善战士卒,都是世?代遭受荆狄凌虐愤而投军的良家子,十年了,北方十二州良家子打掉了几乎一代,且不说北方士卒血战多年疲惫至极,还愿不愿意接着?去南方征战。”

柳希声及时轻咳一声:“苏令君,南北皆是大楚领土,不宜区分这么清楚。”

道理归道理,说出口便有些不太合适。

苏丞相又咳嗽两声,谢过柳丞相,而后道:“不说别的,就说那些兵马如果还能打,再让他们?接着?往南方征战,将?来南方彻底收入朝廷掌控,南人说话有何底气当年圣上征募流民起事,其中大半是北方流离至南边的流民,而后对荆狄开?战,用?的依旧是北人,如果连斩除南方世家用的都是北人,北人会怎么想,南人又会怎么想?”

“南人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坐看北方打生打死。这话好?说不好?听啊,圣上?希望将?来在南方重开?科举,选录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