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开始,”秦天说得很慢,在脑海中寻找着合适的措词,“顺利吗?”
转动的水鸟停到了一个新位置,和盘中其他顺时针摆放的水生生物背道而驰。Tony 站直了身,离开这一件,走向玉神人。心不在焉地回答:“总会顺利的。小孩的适应能力是最强的。”
秦天默默放下咖啡杯。对话结束了,二十年前的回忆对短暂的偶遇来说并不重要。她重新戴上手套,拿起放大镜来到清曼生铭提梁紫砂壶前继续检验工作。
“但是有件事我适应了很久。”Tony 的声音再度响起,“很长一段时间别人叫我 Tony 我都反应不过来。
秦天握着紫砂壶的手停在空中,回过头。
“我的名字。”Tony 已经放下了玉神人,平静的,淡淡的,不远不近地望着她。
“我的中文名字叫童仲元。”
到了下午五点,他们一共检验了 80 多件文物。童仲元说要送她回酒店,她婉拒了,说想自己随便走走。
临走前童仲元问她:“明天需要我去酒店接你吗?”
秦天莞尔一笑,摇摇头:“我可以自己过来。”
如果是小时候,她会拍着他的头说你别装了啦!明明就不想送我,才会说什么需不需要。如果是小时候,他也不会这么问她。他会很直接地说明天你自己来。
秦天打开 google map,沿着泰晤士河散步回旅店,中途买了份炸鱼薯条当晚饭。吃薯条的时候她莫名想到小时候的童仲元是个中国胃,不爱吃麦当劳,更不要吃薯条。也不知道他这些年是吃什么长大的。
暮光散去前,她才感到即便薄外套也挡不住高纬度地区的寒气。她打了个的,匆匆结束了沿河的漫步。
225 件文物,总共用了三天才算检验完成。大概是完成了第一天的接待任务,童仲元觉得没必要再这么拘谨了,第二天开始戴着耳机工作。幸好她也不知道跟他聊啥好,也戴起耳机。两人虽然在同一个空间工作,交流却靠手语。她每检查完一个就比个 OK,他点点头,回个 OK,完全没有障碍。第三天童仲元觉得衬衫也没必要穿了,换成了 T 恤。她也就不扎马尾了,照旧绑了最舒服的半扎低盘发。总而言之就是第一天两人像抢救文物的专家,第三天像两个码头工人。
童仲元放下见日之光镜,在清单上完成了最后一个勾选。他取下耳机,和工作人员说了几句。工作人员忙碌起来,重新将文物装箱贴上大英博物馆和封条、敲上火漆印。
秦天把工具收起来,装进背包。童仲元走到她身旁,递给她一本书。
“验收的工作结束了。上博的文物晚上会运到大英博物馆,明天开始布展。Lily Brown 会继续跟布展,有任何问题她会跟你联系。伦敦附近好玩的地方不少,你可以去逛逛。6 月的天气很不错。”
布展是一个工程活儿,的确没必要天天去现场盯。秦天接过书看了眼封面,是一本英国的旅游书。秦天快速翻了下书,只见几个生僻的地名和 tips 上,童仲元都做了中文标注。秦天忍不住低头而笑,没想到这个曾经瞒着大人私自带她去塔楼探险的顽皮男孩长大了居然是这么个细致性子。只想问他这本书是单我有呢,还是每个姐妹来了都有?
童仲元见她翻书翻得笑意盎然,还以为自己是不是写错了中文才让人笑话。暗中一扫,却见不过是些平常地名标注,并无差错。心中纳闷,又不方便问原由。
秦天收起书,抬头道:“谢谢你的书,用完还给你。”
童仲元穿起外套,取下眼镜:“不用客气,送给你了。等你回来,我请你吃饭。想吃什么?我去预约。”
秦天已经整理好了背包,放到一边,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