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三婶立刻迎上,“小唯,你回来啦,快去给你爷爷磕个头!”说着给刘羽唯头上绑上白布条,拽着她去了老屋。

“爹呀,你怎么就这么走啦,留下我们一众小辈,可怎么活呀!”假惺惺地哭喊声立刻入耳。

刘羽唯看着爷爷的照片,觉得这个世界荒诞可笑。

“羽唯,快跪下磕头呀!”三婶见她毫无动作,停止了悲痛,用力按下她的肩膀。

刘羽唯陪着演完了这场戏,一直到爷爷出殡,她一滴眼泪都没掉。

一个月后,同事休假回来给大家带了老家包的豆沙粽子。刘羽唯吃着吃着,眼泪就再也控制不住。

以前所有亲朋好友都会在她阳历生日那天送上祝福,只有爷爷每年固定在端午节打电话,笑呵呵地问她,小唯呀,生日快乐,今天吃粽子了吗?

至于父母离婚,刘羽唯当时只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伤心,甚至很高兴可以不用陪着他们演戏。

自从刘羽唯记事起,家里的争吵就陆续不断。父母以为他们关上门压低声音,小孩就听不到愤怒的嘶吼;以为互不言语假装无事发生,小孩就感受不到家中的压抑。

刘羽唯父母的爱情故事如果停止在她出生那年,可能是标准的小说范本。明媚强势的城里姑娘在大学里倒追农村穷苦帅小伙,两人真心相恋,毕业结婚,喜获爱的结晶。

童话故事一般到这里就结束了,但生活却才刚刚开始。

随着小孩的出生,农村婆婆进城,婆媳矛盾浮出水面。生活习惯、饮食差异、育儿理念到处都是问题。等孩子再大点上了幼儿园,余姚女士就迫不及待地重返律所,在忙碌中寻找自我价值。

当年为了和爱人在一起,刘文军毕业分配时没有选择返回老家,而是留在卫城大学任教。因为工作时间弹性大,刘羽唯小时候总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爸爸身边。父女关系一直以来都非常融洽,刘羽唯在生活中自然而然也更依赖刘文军。

后来,余姚事业有成自己开了家律所,工作应酬不断,留给家里的时间就更少了。

一个男人或许能够接受一个强势的女人,但如果这个女人出身、家庭、事业方方面面都要比自己强,那这段关系就像在天平一端加注了太多的砝码,注定会失衡。

大概在初中时候,刘羽唯发现父母很少再剧烈争吵了,起初她还觉得是个好兆头。可年少无知并不了解,爱本身就有吵不完的架,沉默才是真正的分道扬镳。

刘羽唯高一那年,刘文军从卫城大学调到了江明大学,升任了法学院的副院长,一年只有寒暑假会回家两趟。

也是那年过年,刘羽唯在姥姥家无意听到大姨问余姚,你俩这算离没离。

余姚回答,离不离也没什么区别,他说不能影响小唯学习,等她高中毕业再说吧。

刘羽唯知道了实情并没有很难过,反而决定要陪着父母一起演完这出戏。

她从小就是个敏感又多思的小孩,儿时因为父母频繁争吵,她曾经在日记本里写下疑惑,既然他们互相厌恶,为什么又生下我。后来,她曾无意翻出父母当年手写的情书,年轻人的炽热爱情化作文字,一览无余。

刘文军也告诉她,刘羽唯这个名字可以理解为刘文军和余姚唯一宝贝。羽同余,取自“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刘羽唯还有两个小名:妈妈叫她小唯,爸爸叫她小羽。刘文军时常会开玩笑说,家中女王是小余,宝贝公主是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