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月。”

老张头叹了口气,声音有些哽咽:“真不知道要怎么感谢你才好。”

林熠将信仔细地折好,重新装回信封,轻轻拍了拍老张头的肩膀:“别太放在心上,您儿子现在怎么样了?”

“在家休养着呢,算是闯过鬼门关了。”老张头说着,抬手抹了抹眼角,“晓月那孩子懂事,每天放学回家就给她爸做饭、擦洗,父女俩在那边,也算能过得下去。”

林熠点点头,笑道:“这不都好起来了吗,怎么还掉眼泪了呢?还有几个月就高考了,晓月那么努力,一定能考个好成绩。”

“希望一切顺利。”老张头由衷道,“林工,您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我都不知道怎么才能报答您。您放心,您借我的钱,我慢慢攒,一定会还上的。”

林熠摆了摆手:“不着急,别老想着这些。快玩牌去吧,别让他们等太久了。”

老张头“哎”了一声,又从另一个兜里掏出一包用油纸仔细包好的东西:“看你晚上没来食堂,我给你带了点韭菜饼,要饿就吃啊。”

林熠握着晓月的感谢信,揣着韭菜饼,继续往楼上走。

老张头已经七十多岁,是工地上年纪最大的工人。熟悉之后,林熠曾半开玩笑地问他,怎么这么大年纪了还要跑来工地和年轻人抢饭碗。

老张头听了,只是苦笑。后来才知道,他的妻子早逝,儿子年轻时患上尿毒症,丧失了劳动能力,儿媳妇也因此离开了家,只留下一个年幼的孙女。

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所以他根本没办法不劳动。然而大半年前,儿子的病情突然恶化,老张头如果要回家照顾,家里就没了经济来源,孙女张晓月便提出要放弃学业,早点工作养家。

林熠得知后,不忍不帮。但自己刚参加工作,积蓄并不多,便把父亲给他买的大哥大卖了,又借了一点,帮老张头的儿子垫上了住院费用,也为晓月补交了学费,嘱咐老张头千万要让孙女读完高中、参加高考,最后关头放弃太可惜。

老张头本就和林熠投缘,自这件事后,愈发将他当自家人照顾,还无形中充当了他们这帮“知识分子”和农民工之间的桥梁,工程推进都顺利了不少。

在生活中,老张头也没少操心,一天三顿都留意着林熠有没有按时吃饭,知道林熠不能吃辣,还会偷偷嘱咐食堂师傅一定要多炒几个不辣的菜,简直拿他当自家孩子看待。

回到屋里,林熠将信和韭菜饼放到桌上,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其实借出去的那笔钱对他而言并不算什么,但他所获得的关心与善待,却要多得多。

也就在这时,他突然灵光一闪,想明白一件事,为什么李渔歌会不记得

她于自己,就像自己于老张头。

对于身处顺境的人来说,有些事可能只是举手之劳,却不知那其实是别人的救命稻草。

就像登山者不会记得随手递给别人的登山杖,可正是那根不起眼的木棍,支撑住了一个在悬崖边摇摇欲坠的灵魂。

越大越发现能给你提供情绪价值的人 有多难得 何况小林还又高又帅还多金 李老板多看看小林吧。张晓月 会是重要角色吗 资助梗 嘻嘻

哈哈,会有一些情节的,三个主人公的交集中也有各自的成长线~

大家真好啊

011 “希望你以后找的另一半,要比我的好。”

李渔歌刚踏入家门,便察觉到屋内气氛诡异。她扫了一眼李成志阴沉着的脸,又看到陈玉玲担忧的眼神,心里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刚才,母亲定是将自己正式决定创业的事情告诉父亲了。

早说晚说终究躲不过,父亲不可能一直被蒙在鼓里,既然母亲已经开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