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里已有了几分暖意。

林熠再次奔赴上海,与此同时,李渔歌则马不停蹄地在永城开辟着新的市场。家乐福的成功入驻,如同一张闪亮的名片,让其他连锁超市纷纷敞开了大门。短短四个月间,“潮起渔歌”顺利进驻了永城除润和之外的所有主要连锁超市,发展势头可以说是势如破竹。

更令人振奋的是,凭借着在上海市场的亮眼表现,家乐福决定将“潮起渔歌”系列产品扩销至整个华东地区,这标志着他们的品牌发展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扩大生产迫在眉睫,和林熠商议后,李渔歌果断在蛟川租下了一处三千平米的厂房,一边进行现代化改造,一边招兵买马,同时加紧研发新产品,三管齐下全力提升产能。

新厂房揭牌那天,阳光正好。虽然林熠无法赶回,李渔歌还是特意准备了一个隆重的剪彩仪式。

“三、二、一!”

随着主持人的倒计时,红绸应声而落,“潮起渔歌海味食品有限公司”的金色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李渔歌转头看去,发现母亲和几位老员工正偷偷抹着眼泪。而父亲明明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却躲在人群的角落,与周围热烈的气氛格格不入。当李渔歌的视线不经意间与他相遇时,他像被烫到似的猛地别过脸去,又骄傲又别扭。

李渔歌望着金色招牌上那跳动的光芒,这一路的酸甜苦辣,忽然都像梦一般恍惚起来。

那晚的庆功宴就设在工厂大院,李渔歌特意请来了酒店的大厨,七八张圆桌在厂房前的空地上排开,老员工们熟稔地招呼着新来的年轻人入座,好不热闹。

举杯前,李渔歌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烫金名片,郑重地递给母亲。

陈玉玲接过一看,名片上赫然印着“陈玉玲,潮起渔歌海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顿时涨红了脸,局促地把名片往回推:“这孩子,净瞎闹!我就会腌点海货,哪里会当什么总监啊……”

李渔歌笑着握住母亲粗糙的双手:“都是妈妈的功劳,没有您就没有今天这一切!”

于晓航立马跟着奉承道:“玲姨,这可全是您的手艺,要我说,当个总经理都绰绰有余!”

周围的员工都笑着鼓起掌来,陈玉玲眼眶有些发红,她忽然想起这大半辈子在厨房里打转的光景天不亮就起来熬粥,变着花样做每顿饭菜,长年累月家里家外地操劳,累弯了腰,却换不来丈夫的半句感激。可原来,那些被当作理所当然的付出,走出家门后,竟是这么有价值的手艺。

李成志再不敢随意对她呼来喝去,她自己更是忙得没工夫听他摆布。原来女人有了自己的事业,腰杆真能挺得这样直。陈玉玲由衷高兴,幸好女儿没有放弃。

庆功宴结束后,陈婶红着眼眶拉住李渔歌的手:“渔歌啊,亏得你咬牙挺过来了。厂子关了那会儿,我在家整宿整宿睡不着觉,现在能回来上班,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李渔歌笑道:“陈婶,要不是那天在街上遇到您,我还真不一定有重新开始的勇气。您能回来帮我,该是我谢您才对。”

“哎哟,你这孩子……”陈婶拍了拍她的手背,抹泪道,“你还记得邵坤那小子吗?抢了咱们的生意,自己干不到半年就垮了。前阵子我碰见他妈,她臊得头都不敢抬。听说现在闲在家里,哪都不要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听闻邵坤的事,李渔歌倒也不觉意外。给饭店供货这条路,本就不是长久之计,她当年若不是及时转型,说不定也早已难以为继。更何况邵坤那样急功近利的性子,恐怕连最基本的品质都把控不住,又怎么可能长久地留住客户?

“黄婶现在很困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