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哥,明天我们过去。我师父也联系我了,说他迫不及待地想看孩子。”

李暖看着那片杜鹃花,碰了一下杨文辉,说:

“你看那片花多好看,我记得以前那里没花,咱们一起过去看一看吧。”

杨文辉也看向那片杜鹃花,想了一下,困惑地说:

“确实,我也记得,以前那里没有花。到底是谁在那里种的花呢?”

杨文辉说着,推着婴儿车,跟李暖向那片杜鹃花的方向走去。

杨文耀看着杨文辉和李暖的背影,又看了看乔灿,说:

“乔灿,你看,那片花终于开了,我选的地方不错吧?以后咱们常来这边走一走。”

杨文耀看向那片杜鹃花,眼前浮现出山间的大雾,耳边回荡起一片声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杨文耀推着乔灿,向前面走去,他看向铁桥,过去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阳光正温暖,一切都是那么清晰,铁桥通向远方,远方的霞光越来越明亮。

(全文完结)

一段100天的创作旅程即将结束。 非常感谢每一位读完这个故事的读者,感谢你们陪伴着我和这个故事,走到了今天的这个时候。我真的希望,这个故事在这一百天的某些时刻,曾给你们带来过一些感动,能够让你们觉得,一起走完这段旅程很值得回味。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豆瓣阅读长篇拉力赛,前两次也都进入了最后的决赛,但最后的结果,现在想来也还是有些遗憾。我不知道,这一次的结果会怎样,但无论如何,我付出了全部心血,再一次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可能是我最倔强的坚持了,哈哈。 这个故事最初的大纲创作于2024年2月份,四万字。 当时我回老家,跟一个朋友喝酒,他提到了《双子》,说他在喜马拉雅听完了这个故事的有声剧,一听作者名字,才知道这个故事是我创作的。在那之前,我从来没跟他说起过《双子》,更没说过有声剧的事,而他也只是知道我这么多年一直在创作,只是知道我现在用的这个笔名。 那天我喝多了,朋友把我送回了宾馆,我给他看了《温暖的桥》的大纲。 (事实上,那时候这个故事并没有正式的名字,我胡乱起了一个名字“沸腾时代”。) 朋友看完大纲后,非常感动,他特别喜欢老陈,还吧啦吧啦跟我说了一堆话。 但我一句话也没记住,只记住他临走前说,行,挺好,赶紧去写。 从老家回来,我开始了非常快速的创作,到四月底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将近二十万字。我当时很想参加长篇拉力赛,可总感觉创作得太快了,这是对平台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而且我还觉得,这个故事后来的部分,还需要更改,老陈不能死,所有人也应该有更符合他们命运安排的结局。 于是,我决定先不参加了,到年底之前,把故事的初稿创作完,然后等明年再说。 可我没想到,接下来我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一系列变动,直到今年四月中旬,我才算勉强完成了并不很满意的故事初稿。但我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须报名参加比赛,于是我就在比较仓促的情况下,报名参加了这次的比赛。 从比赛第一天到现在,我几乎在初稿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了颠覆性的更改,最终才完整地呈现给了大家。我还是觉得,如果时间再长一些,我可以做得更好,现在的故事有些局部还可以进行更改。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每天都会创作到后半夜,每天睡觉前,偌大的小区里几乎已经一片漆黑,没有几户还亮着灯。而隔天早上,我不到六点就要起床,在小区里还没几个人出没的时候,去小区里一圈一圈地跑步。不跑真不行,毕竟还要去工作,必须用跑步调动起精气神,要不一整天都会浑浑噩噩。 没办法,像我这样才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