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杀了春梅。春梅逃到我这里,我们吓得锁死门不敢出声。张二就拿着刀在外面砸门,疯狂叫骂说要把我们都杀了。春梅不止一次跟我说,再这样下去她真的会死在他手里。”

她看向张春梅瘦小的身子,泪滑下来,“她不是抱怨,她是真怕死。”

周然转向检方和法庭,语气变得尖锐,“控方刚才说没生命危险?一个常年被拳打脚踢、耳膜穿孔,甚至多次被醉鬼拿刀威胁的女人,她的命真像控方说得那么‘安全’?”

“她开车跑,就是为了阻止可能送命的侵害。法律难道要求一个遍体鳞伤的女人,在那一刻,还得冷静判断疯子下一秒会不会捅刀子?‘逃命’倒成了罪?施暴的反而占理了?”

周然打开投影,展示一组照片:“审判长,请允许出示证据组(三),张春梅案发后伤情照片及诊断。”

照片上,张春梅躺在病床上,两侧胳膊多处淤青,肋骨裹纱布身上挂着引流袋,整个人显得虚弱不堪。

周然指着大屏,“这些伤,不光是那晚拖拽打的。”他的声音微颤,“回到案发凌晨三点,张二车外抽烟看手机,这‘松懈’不等于暴力结束。他刚施完暴,刀还在手,随时发作。张春梅抓住这唯一机会启动车子逃命,是任何恐惧至极的人的本能。”

“张二发现车动,做了什么?”周然加重语气,“他没退,甚至直接扑上引擎盖。一个刚对你施暴,甚至拿刀威胁你的人,死死扒在你车上。张春梅当时该怎么想?她不该认为这是检方说的‘安全’,一旦被抓住等着她的是更疯的报复甚至死?”

第二组照片播放:行驶中,张二被甩到副驾车门,但仍死扒着车门不放。

周然直视检方,“张春梅在极度惊恐下,本能地加速试图摆脱。这难道不是一种在生死关头,为保护自己生命而采取的防卫反应吗?在长期高压恐惧导致的应激反应下,要求她精准控制车速,这现实吗?这公平吗?”

他走到法庭中央环视众人,抛出那个更深的问题:“凌晨遭遇多次持刀家暴后,她在大街上遭受全身赤裸的羞辱与持续的拳脚相向。试问,如果今天死的是张女士,不是其丈夫会怎样?施暴者以被害人的身份活在阳光下,真正的受害者却被铐着手铐在阴影里接受制裁。”

周然转身看向法官,斩钉截铁的说道:“恳请法庭正视张春梅作为长期严重家暴受害者的处境,理解她那晚面临的极端危险。认定她驾车逃离致张二死亡,属正当防卫。至少,也考虑其行为具有防卫性质,即使过当也应依法减轻或免除处罚。撤销一审错判,还张春梅公正!”

事后,窦微在 BBS 中发布:家暴受害者,“正当防卫”为何总被判有罪?

在彼时社交媒体还不算普及的年代迅速引发热议,并登上滨城日报和法制晚报。

窦微合上报纸,脑子里满是张春梅踌躇满志踏上张村这片土地支教开始。她一个师范生,无人脉无背景只能靠自己。再苦再累她都没有退缩过,她只是想用支教的社会实践来换一个公立学校教师的名额,在社会上扎根立足。

但很可惜的是,舆论的风向并没有改变什么。法院以“扒车时未持刀”否定防卫的紧迫性,最终还是维持原判。

当窦微再次探视张春梅时,已经是三个月后。窦微问她:“重来一次,还继续吗?”

张春梅甚至分不清这个继续,是站在张村支教的这片土地?还是没有停止踩油门?亦或者是改变张村拐卖、强迫的陋习认知和女性困局。

她只是想要保护自己,逃离痛苦,却被要求用一生来换..

现实远远更残酷!所以今天的我们到底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