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胸怀,海纳各国文明的?交融与共生。
上午是笔试,统一被安排在一间偌大屋舍内应考, 待铜铎振动,李惜愿跟在鱼贯而?入的?考生之后,坐在了贴着自己姓名的?桌凳上。
随考官缓步踱来,将试卷下发,李惜愿一颗心扑通扑通跳,她拭去手心细汗,开始阅览试题。
题量不?多,首先便是出了篇吐谷浑语的?经?文,这类题最是考验对专业术语的?掌握与用词的?精妙,以往她对此?颇发怵,不?过经?历了数月的?名师授课突击恶补,目今看来,经?文也没?那?么晦涩。
她发现只需心静了,便自能读进去。
将一篇翻译罢,一炷香已然燃去一半,抓紧时间,李惜愿接着瞥向下一道?。
下一道?也是类似策论一般的?题,不?过要求用外语书写,也更贴合实际情景,大意为长安西?市居有无数胡民,倘若他?们之间产生殴斗,请给出处置建议,如何既维护大唐国威,又能避免异族争端。
李惜愿初时一懵,很快脑际一转,瞳眸放光,提起笔,在纸上工工整整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大致为倘若同族相犯,则依他?们本国律法,倘是异族相争,诸如高丽与百济人互殴,既然发生在大唐地界上,那?么就用大唐的?法律去处置。
后来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受命编定《唐律疏议》,采纳当年妻子考卷上的?答案,并?简化为“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一条,论者无不?传为美谈,以长孙相公此?律条既不?失包容,亦彰显大国风度,今后更是沿袭历代一千余年。
然而?当时的?李惜愿仅仅想答完题而?已。
……
上午笔试题答完,李惜愿在公厨简单用过午膳,预备先寻僻静处打个盹,全力以赴面对下午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