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气。”

“你这会儿在干嘛呢?”

“一会儿要不要看烟花?”

竟然有14天 why~

家庭描写好真实

??

小小长假??

饿饿!

???

55.招不在新,有用就行

晚上九点以后,小镇主街上的门店多半都已经停业休息,就连过年也不例外。

陈菲和一年里也见不了几次面的朋友们约着聚会后又早早散场,大家几乎都成为了已经组成自己家庭、有着几个月至三四岁不等小孩的成熟大人了,一场见面几个小时,只够朋友们了解彼此近况后再追忆几次往昔,也就到了分别的时候。

在不断跳跃的话题中,青春期最引人注目的漂亮男女、讨厌的同学、有过交集的老师和暗恋的、第一次恋爱的过往通通值得被拉出来复盘一遍。

焦点轮流,最先被问到的是陈菲,毕竟她参加了一档恋爱综艺。

“菲菲,你上节目后有遇到想试试看的人吗?”一好友问她:“我觉得你和那个周子琛看起来蛮有戏的啊。”

她们这一圈人,就剩下陈菲还是单身。

有人接话:“那个新来的小男生也不错。”

“陈菲不喜欢那种!你记不记得我们以前还写过自己喜欢的类型、姐妹的理想型那个问答题?”

她们这群人是初中就认识的,一个情窦初开、爱读言情小说的年纪,会在看完各种霸总高干文、娱乐圈双向奔赴中陷入十五岁的幻想爱情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连续剧,心爱的男孩要和追的星一样帅。

好朋友是会分享这些脸红心跳的秘密的。她们当初在数学课上传纸条,又把五颜六色的便签夹在了毕业册里。

陈菲失笑:“我都不记得我当时写了什么。”

“我找找啊,我前段时间收拾东西的时候还翻到了那个本子,拍了照片发到群里。”

陈菲完全不记得有这回事了。正准备聊天记录搜索关键词,朋友就已经替她念出声:“喜欢聪明的、能一起做浪漫的事情的、要长得好看的、身高不能太矮......”

限定词和形容词很多,零几年最流行的男主角就是她理想型的设定基础。

“你要这么说也是,菲菲的初恋不就和她自己一开始说的很像吗?”

“陈菲。”坐她身边的朋友用胳膊肘碰了碰她:“你现在是不是还喜欢这种?”

“啊……”陈菲沉默了一瞬,不知道该如何作答:“这东西其实看眼缘吧。”

话题就这样被扯开,几个人七嘴八舌热热闹闹地看过去自己写下的幼稚话。

一开始发问的好友忽然总结:“其实这么看来我离自己一开始设想的人生轨迹没有太大区别。”

她是最喜欢平淡安稳生活的人,期待两人三餐四季的日子,现在也按部就班地经营下去。

在朋友们聊天的背景音中,陈菲羞耻地承认,所谓一见钟情,或许真的是十几岁时许愿的具像化。

这是当然,因为想象总是暗藏性癖。她会轻易爱上同一种类型,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可人是动态的,体验会带来调整。

她正和刚刚被提及的初恋当事人、节目组男嘉宾断断续续联系了好几天,或者说,周子琛单方面坚持不懈地找她聊天。

这场聊天从大年三十开始不间断。

在对方提出烟花邀约后,陈菲打了个问号:“你不用陪爸妈过年吗?”

“要。”

聊天框正上方“正在输入中”持续了好一会儿,她收到对方的解释:“正在陪他们看春晚。”

一大家子人,七大姑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