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有,你文章不是写得很好吗?”

本科四年,何偲颖每篇文章随笔都会给罗赟过目。

开学第一课,老师就说专业里不产作家,只盛产批评家,事实确实如此,系里一溜批评家,就连何偲颖也被同化,但她刀刃向外,不忍往自己身上扎,所以每回有新产出,只发给罗赟这个毫无理论支撑的非学院派看。

罗赟擅长损人,却不擅长夸,次次只给出写得很好这类雷同回复,何偲颖从没当真。

她当罗赟的评语是充满友情温情的心理安慰,可她不知道,那些听起来像敷衍的话其实是罗赟真心实感,虽然何偲颖至今在文学路上不仅没显著成就,还被骂得够呛,但罗赟始终认为她才华不俗,总有一天会发光发亮。

就算照亮不了所有人,照亮自己也足够了,没几个人能做到在一直受挫的情况下还坚持自我,撞完南墙还不肯回头,非要撞出一条路来,从这个角度看,何偲颖的坚强和乐观程度令人望尘莫及。

“你真觉得我写得好吗?”

“你没必要看轻自己。”

何偲颖盯着罗赟看,意识到他不是在开玩笑,她忽然抱住了他。

这个季节的衣服其实薄得可以忽略不计,两人抱在一起,其实什么都能感觉到,更别提何偲颖抱得挺紧。罗赟僵住了,没等他反应过来,何偲颖又已经松开他了。

罗赟手里的可乐撒了点出来,难以置信地看着她:“你发什么疯。”

何偲颖冲罗赟笑。

刚毕业的时候,何偲颖觉得只要自己还有笔杆子在手,世界总有她的一席之地,然而现实比想象更为骨感,她一面骄傲得不肯放弃,一面一次次地受到打击。

有时候她要的真的不多,一句真心的肯定就足够了。

她说:“罗赟,你太有品味了。”

21

小蔡和老徐的婚礼定在周日。

鉴于这是两个寝室的通婚,双边亲友约好婚礼前一天见面吃顿饭。

本就是五湖四海凑成的两组人,毕业后更是散落各地,就何偲颖所知,俩寝室里有北漂广漂沪漂的,还有海漂的,由于分布得实在松散,毕业五年,除何偲颖和罗赟,没一个人碰上面过。

小蔡和老徐邀请过他们这群人当伴郎伴娘,但当时这个说自己回不去,那个说自己请不出假,只有一个大闲人何偲颖有空,可他们都不在,她一个人也了无趣味,最后小蔡和老徐只好换了一批高中同学做伴郎伴娘。

原本以为婚礼上两寝室能到一半人已经很好,结果真到这天,每个人都紧赶慢赶地来了。

这次机会实属难得,等明天参加完婚礼,大伙又要各奔前程。

他们订的本地菜馆,何偲颖和罗赟到店的时候,其他人还没来,让他们先点菜。

等他们点完菜,除开明日要结婚的两位来不了,剩下的人陆陆续续齐了。

他们问何偲颖和罗赟怎么这么早到了,是不是约好一起来的。

避免徒增麻烦,何偲颖和罗赟说他们俩在路上碰到的。

一伙人很快围坐在一起,罗赟让服务员可以上菜了。

两个寝室其实最开始并没那么熟悉,只是互相知晓,一起吃过饭的关系,毕竟何偲颖和罗赟关系不错,直到小蔡和老徐正式在一起,才开始经常约着出游。他们两拨人,虽从性别到思维模式都有很大差异,但意外的很是聊得来。

如今毕业多年,大家脑细胞没以前活跃,但性子还没变,很快又热络地聊上了。

虽然小蔡和老徐没来,但本就是因他们而聚,话题自然离不了他们俩。

很多话也只适合在他们不在的时候说。

其实最初大伙对他们并不看好,以为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