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文字是一种不完美的媒介,很容易被曲解被误读,反倒会带给他安全感。

王串串没有读心术,一直没有回复。

慢慢抽完一支烟,她拿起手机,点击语音:“老路,还记得你是哪年隐退的吗?

“那年东东 15 岁,第一次触电大银幕。导演也是个新人,还不到 30 岁,故事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改编的。

“《左山》,主人公是个聋哑少年,性格孤僻,因为一场无声的争吵,错手杀死了酒鬼父亲。惨剧发生后,他没有报警自首,而是选择肢解尸体,带着父亲的一只左手,踏上逃亡之路。

“男主角戏份吃重,几乎是一部九十分钟的独角戏。导演找了我们很多次,我们都拒绝了。觉得以东东当时的演技和阅历,实在难挑大梁,根本驾驭不了如此复杂幽微的人物。如果没有东东的一再坚持,我们……呵,世界上哪有什么‘如果’。

“拍戏的三个月里,东东好像变了个人,完全沉浸在角色里,沉默寡言,自卑敏感。不仅不愿意和我交流,而且禁止你来片场探班。太反常了,我们居然不觉得有任何问题。可能因为越是这行的人,反而越不敏感。我们都没有多想,自以为他是为了更好地揣摩角色,贴近角色,而做的物理性隔离。

“我还记得,粗剪的成片我和你是在剪辑室里看的。我紧张到全程握拳,看完东东的表演,心里喊出两个字‘成了!’。你呢,一个人在剪辑室又看了一遍,很久之后才出来,对我说了一句话,‘我要退休’。

“因为什么?因为你和东东不仅是父子,也是同行。

“一个 15 岁孩子展现出的惊人表演能力,令你嫉妒。这是人性,你控制不了。你会想,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吗?是的话,可这天赋并不来源于你的血脉遗传,只会令你更痛苦。我能体谅你的心情,所以你要退休,我什么也没有说。

“很可惜,《左山》到现在都没能拿到龙标公映。东东也好像就此一蹶不振。演技明显退步,接了很多你为他精心挑选的角色,却再没有《左山》里的惊艳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