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上是一系列连续的感觉和经验,而这些感觉和经验并没有固定、恒定的实体,所谓自我,是一种错觉。或者这个观点,和净觉师父说的很像。但康德认为,自我不仅是信念、欲望和意志的源泉,同时也是所有知觉和思考的主体,这就又和笛卡尔的有些相似。所以,净觉师父,我真的这一生,看不清自我了吗?”
净觉仰头看看那棵参天大树,又扭头看了看大雄宝殿里的尊像,说道:“你没说完。”
“是,从社会心理学来讲,自我是生理的定义,四肢躯干能独立于环境而运动的人类物种。那么我有一个疯狂的问题,一个人切除四肢和下半身后这两个部分哪个是他?”
净觉静静地听,没回答。
“本我自我超我,这些不必细说了。但是我的困惑是,有饥饿感的我,和有荣辱感的我,是同一个我吗?”
净觉缓缓地说:“苦集灭道,你已在行苦之中,你的困惑与慈悲,都是你。若要离苦,切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受皆苦,涅槃寂静。所以施主,我,就是空,是无常,是无我!愿你早日领悟四相,通达涅槃。”
谢宇听罢,默不作声,沉思良久,道:“净觉师父既然觉得无我,那我们的缘分,此刻就尽了。”
“不送。”净觉笑着站了起来。
谢宇也起身,深深地向净觉鞠了一躬,然后转身伤心离去。
这个困扰他半生的问题,在最接近终极答案的时候,却没有回音。
旭日高照,大雄宝殿的鎏金琉璃瓦被镀上一层流动的金液,铜铃颤出细碎的嗡响,那三世佛双眼低垂,正望着院中的净觉。
而净觉神色禅定,对着谢宇的背影,轻叹:“施主。此时此刻,放下屠刀,你可成佛啊。”
这一章好魔幻啊,跟前文格格不入。 捉个虫:周全终于把自己十几年的问题一股脑的和盘托出,这里应该是“谢宇”
是的,这章恰巧是戏眼。但的确跳脱出了之前行文风格,之后会有解释,谢宇为什么会思考这种问题。
第二十九章 2019年2月4日,星期二
2019 年 2 月 4 日,星期二
“你是谁?”周全凝视着眼前的男人,声音低沉而警觉。
两分钟前,这人突兀地拦住了他的去路,嘴角叼着一支烟,烟雾缭绕中,眼神透着几分倨傲与冷冽。他缓缓吐出一口烟,声音带着几分自嘲:“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是谁。”烟头在黑暗中忽明忽暗,他顿了顿,目光如刀锋般刺向周全,“那你呢?你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