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在教人更好的过日子。

能把这些知识扩散开来,太子爷就是有大慈悲大功德在身上的,佛子的名头当得起呀桑珠喇嘛。

这几年天下间灾荒是不断的,天灾这玩意不讲道理,今天河水泛滥,明天蝗灾来袭,后天山洪暴发,大后天地龙翻身,沿海更是年年刮台风,没一年落下的。

禹国泽国都有手腕强硬的明君压阵,受灾地区的百姓难是难了点,但咬咬牙还能过下去,北孟这已显现日落西山之象的末路国家,则是在灾害中越发颓弱,对百姓的压迫也就越发酷烈。

也别以为北孟只压迫汉民,其实北孟如今的景象,就是纯粹的强者拼死压榨弱者的最后一滴骨血,好确保自己的财富不在灾害中缩水,又有孟人不断劫掠财富,好在往后亡国时能带着钱财回草原继续过富贵的生活。

几乎所有有能力剥削他人的人都在思索将自己的富贵美好的日子延续到北孟亡国后,只有小部分苦苦支撑。

承安帝在抵达边境后,来迎接他的敌人便是北孟最后一批还算有点家国情怀的人。

但还是那句话,就这年头,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文盲,根本不存在民族意识或者家国大义,只是浑浑噩噩求生存的半个野兽,北孟那批想再抵抗一下的人领着这样的军士也打不出什么好仗来,他们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打得过有秦湛瑛亲自搞后勤的禹国呢?

承安帝就这么打起了他这辈子最宽裕的仗。

他本想先打的是晋西道,不是说不想打作为北孟国都的冀北道,而是那边兵力太重,承安帝的身体已经负担不起攻这样的坚,而且晋西道旁边就是秋瑜管辖的老陕道,打晋西实则会很轻松。

而为了给秦湛瑛往后融合禹泽两国积蓄更多的威望,他也想把这份功绩留给侄子,毕竟皇位都给了,干脆送佛送到西,多为侄子着想和铺路吧。

谁知人到了前线,开战前会议的时候,公认的太子在军方的代言人秋瑜却站出来说:“太子殿下希望我们可以先打冀北道。”

他铺开一张地形图:“这是山川图,各位请看华夏九州沿海的东北部地势。”

这地图出自吕晓璇与沐跃之手,精准而清晰,是当世最适合行军的地图,将华夏九州的地形描绘得一目了然。

冀北平原是一块平坦的沃土,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这儿也不至于被纳入中原的范围内。

秋瑜老家在偏南一点的地方,坐高铁时得不断钻隧道,搞得手机信号不好,连个视频都看不了,但一旦去北边,在飞机上俯视下方时会发觉一座座城市立在平地上,坐高铁时经过的道路也大多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底。

一望无际的田地肥沃而平坦,适合农耕,但也无险可守,而越过冀北、东北大平原,再往北就是冻得要死的西伯利亚,往东则是山地为主的朝鲜半岛……只能说老祖宗很给力,把几乎所有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盘都给后世子孙占好了。

其他地方真不是巅峰时期的中央王朝打不过去,而是治理起来太麻烦,在那生存成本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太高了。

“冀北道无地理险要可守,东北也是,我们只要攻破城池,一路过去就行了,若打晋西,那可是有太行山的。”

说到太行山,秋瑜露出一个微妙的表情,作为涞水县子,他的封地就在太行山边上,可那儿直到现在都没打下来,而秦湛瑛预定好的陵寝打算修在太行山上,也至今还是别人家的地呢。

不打仗的没感觉,真打过仗了就知道地形这东西可太重要了,双方兵力后勤相差不大的时候,有座山给做掩护,那感觉就是不一样!可攻山的一方就会及其吃力。

秦湛瑛给出的建议是合理的,而且一旦攻下冀北道,晋西道的孟军必然也会陷入后勤无力的势态,同时,这也是秦湛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