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机器订下来。
歇了没两会儿,他和徐慎继续像陀螺一样满城跑。
83年沿海这边的布市已经开放了,很快满城就会掀起制衣厂热潮,家庭小作坊和小厂子似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奠定了以后的服装王国基础。
舒然不想错过这个风口,再苦再累也抓紧时间干。
到了布料这一块,徐慎一窍不通,剩下的全是舒然的活儿,倒是不难,现在的布料品种其实很少,没有后世那么花样百出。
掌握几种基础类型,的确良、亚麻、平纹细布,差不多就已经可以了。
“这几样都贵些,还是老棉布便宜。”徐慎对比了一下价格说。
“现在年轻人谁还穿老棉布。”舒然说,七十年代很兴的那种老棉布,现在已经被市场淘汰了。
“也是,的确凉成衣卖得也贵些。”算算性价比,其实还是时兴的布料划算。
徐慎看到好料子也会问一嘴,知道价钱之后就沉默了,这成本太高了,做不成,买来做自己穿的还行,他问舒然:“买点儿给你做衣裳,喜欢吗?”
“不买,现在又不是没得穿了。”舒然劝他:“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呢,开源节流,别乱花钱。”
徐慎没说话。
舒然趁着没人看见,捏捏他的手:“听话。”他真的不缺两身穿的衣裳,现在是特殊时期,熬过去就好了,以后要啥都有。
考虑片刻,徐慎点点头,就放弃了那块摸起来很舒服亲肤的布料。
后来他每次想起和舒然这段儿,都是百感交集,十分后悔。
第30章
逛完布行, 拿下满意的货,他们双腿累得够呛。
特别是舒然,脚上穿着一双千层底手工老布鞋也不顶用, 回去脱了鞋子一瞧,双脚大拇指外侧和小拇指外侧都起了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