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个民企先进单位,你们厂子肯定能拔头筹。”
听到自家厂子被夸了,周围人都兴高采烈地鼓起掌来。
舒然笑着说了句:“谢谢认可,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徐慎在身边微笑着为他鼓掌,甘愿当一名沉默内敛的陪伴者。
大家也看得出来,这次的采访以舒然为主,他俨然是企业的发言人,但是没有人觉得有何不对,包括最早追随徐慎的那批弟兄们,并不觉得舒然抢走了徐慎的风头,只会为他们的领导是舒然而感到自豪高兴。
好像无论什么情况,舒然都能站出来面对,而且做得特别好。
不仅手下的人跟着舒然有安全感,合作伙伴也有安全感,像这种需要面对镜头的情况,陈森哥俩早早躲进了车间装忙,千万别抓他们出来讲话啊!
报纸第二天就登出来了,确实是占据了南市日报的头版头条。
这一日全南市人民群众都知道了同心制衣厂的存在,也通过记者的文字描述认识了这个神仙单位,看完的感想就是:想进!
发报当天就有不少求职者来到单位自荐,正好新厂还真缺人……干脆来一个面试一个,适合就留下。
今天的报纸徐慎早早就去买了好几份,看着报纸上自己和舒然并肩亲密地站在一起,虽然是以合作伙伴的名义被群众看见,但他还是很开心。
就是很开心。
南市别的办厂企业家也看到这份报纸,也承认报道的厂子确实比他们先进,怀疑这是照搬大城市最新的模式。
那位被打击不轻的袁四少,看到这份报纸又遭打击了,不是说只是一间小厂子而已,怎么一夜之间变成了大企业!
“这位就是徐慎的老板?”袁峻仔细端详站在徐慎身边的青年,哪怕只是黑白色的照片,也不难看出青年相貌出众,风采翩翩,很像是富贵人家的少爷,半点儿对不上文中的描述:“一派胡言,这记者怎么能为了博眼球乱写?”
袁峻的想法正是很多人的想法,没有半点儿背景,哪里可能这么快就把厂子做大。
还有一批看到报纸的群众,不在乎记者有没有乱写,他们只在乎报纸中介绍的舒然厂长,是不是写书的那个舒然,还是撞名了?
书迷们认为撞名的概率比较大,作家写书一般都会用笔名署名,没有几个会用自己的真名,再说了,作家跟厂长这两个身份,八竿子打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