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从史书的记载中,可以寻到一丝蛛丝马迹来探究其中的真相究竟如何。】
【朱由校对木工活的热爱,最早出自宫中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
【里面详细描述了朱由校的木工手艺之高超,也非常喜爱这件事。】
【其中有一句“或有紧切本章,体乾等奏文书,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
【说的是朱由校当木工手艺人的同时,也会认真倾听上呈的奏章。】
朱元璋哼了一声,面有不虞:“那也有玩物丧志之嫌!”
原来有个内阁票拟就算了,如今直接倾听可还行!
再认真听,那也不是自己亲自看的!
【虽然朱由校确实有因为木工怠政的嫌疑,但也没有完全的荒废朝政。】
【到了清朝之后,各类书籍记载中就渐渐把“倾耳注听”“尔们用心行去”之类的词语删掉了。】
【那可不就立马成了完全摆烂,一心只搞木工活的木匠皇帝了吗?】
汉朝,司马迁有些不喜,对这种做法颇为不赞同。
记录历史,无论个人喜好,应该秉笔直书,真实的记录下所发生的一切。
怎么能够因为朝代变迁而增减字句呢?
说到此处,他摸了摸鼻子,有些心虚的看了一眼卫霍二人。
虽然他也夹杂了一些个人情感因素,但总体上还是公正的吧!
【当然,这也不是说朱由校是个完全被污蔑了的圣明之君。】
【毕竟在他的治理下,大明并没有变得更好,而是向深渊更迈进了一步。】
朱元璋:我到底在期待什么?
【还记得我们上次说过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个大案吗?】
【通过明末的三大案,东林党累积了强大的政治资本,在朝政中逐渐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
【有趣的却是,《明史》中将这一时期称之为“众正盈朝”。】
【“众正盈朝” 呢,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朝堂之上有众多正直的大臣。】
朱由校的CPU干烧了,不好意思,我可能拿错剧本了!
谁写的“众正盈朝” ???
魏忠贤也是叹为观止,论粉饰太平,还得是你们文人啊!
【这就很有意思了,这个所谓众正盈朝的天启时代,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第152章 魏忠贤:好用趁手,陛下你选咱家就对了!
【对外战争上,明朝大军面对大金,在辽东战场上节节败退。】
【广宁兵败,六万大军被努尔哈赤所击败,东北战场全面崩溃。】
【这消息一传来,朱由校屁股底下的皇位都烧得慌了!】
【然而我们朝中的大臣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只知道互相推诿和攻讦,拿不出个像样的办法。】
【天启帝都给逼急了,专门下了道诏书训斥,希望他们停止这样的行为,团结起来共渡难关。】
朱由校呵呵一声,能不急吗?
东北几乎全丢了,他都怕今天一睡,第二天就收到努尔哈赤打到城下的消息!
结果呢,这些平日里指点江山的文人只知道互相推责任,一个有用的点子都拿不出来!
【这诏书和京城刮过的一阵微风,没有任何区别,大家还是老样子。】
【天启彻底愤怒了,再次下诏责备,措辞已经十分严厉。】
【表示“再有结党排诬的,朕遵祖制宪章绝不姑息。”】
【老子这个当皇帝的继任以来兢兢业业的操劳国事,你们这些国家栋梁在干嘛?】
【整日里相互攻击和谩骂,再吵,再吵就一起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