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从小就是个神童,2岁认字,5岁读书,10岁就已经学有所成。】

【在13岁的时候就已经参加乡试,差一点中了举人。】

【不过落榜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学识不够,反而恰恰相反。】

【当时的巡抚顾璘对张居正十分赏识,担忧他年纪太小中举之后会自满得意。】

【就特地吩咐了当时的监试,要压一压张居正的成绩,别让他中了。】

小张居正:......来自大人奇奇怪怪的爱。

三国,刘禅看着手中的书册,眼泪汪汪。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这么大,我不想写作业啊!

诸葛亮(沉思):看来对于陛下的要求还是太低了,再加一倍作业吧!

刘禅(尔康手):No!禁止鸡娃啊,相父!

【但三年之后,15岁的张居正毫无疑问的中举了。】

【恰好遇上了青春叛逆期,张居正没有选择继续科考,而是开始四处游玩。】

【直到22岁才开始发奋读书,这一用功第二年35岁的张居正就顺利的考中了进士。】

【并且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庶吉士选拔中,成功被挑中,还拜师了徐阶。】

唐朝,温庭筠:是谁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呜呜呜,是我!

五次科举,都考到55岁了,还没有考中!

【张居正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既不是宁折不弯的清官直臣,也不是跋扈腐败的贪官蠹虫。】

【为人处世圆滑老练,在官场中能做到左右逢源,获得了老油条们的一致好评。】

【但同时又坚守自己的底线,虽然同流却不合污,深刻拿捏了做官的艺术。】

【甚至就连他极其不满的严嵩,他也能够顺应时势的斡旋。】

唐朝,颜真卿眉头皱了起来,有些不赞同。

他本就是个清正刚直的人,平素里最看不惯的就是趋炎附势的人。

那严嵩和杨国忠、李辅国之流有什么区别?

他对这些祸国殃民的佞臣贼子是极其厌恶的,更别说顺从斡旋了!

明朝,张居正不可置否地挑了下眉。

这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不能适应朝堂,何谈掌控朝堂呢?

像海瑞那样铁骨铮铮固然令人钦佩,可对于大明来说,一个海瑞是不够的!

世上又有几个海瑞,朝中的官员大多数也只是普通人罢了。

对于他来说,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屈膝奉承又有何妨?

【但斡旋并不意味着认同,只可惜那时他人微言轻,无力改变。】

【几位同年官员冒死去状告严嵩,但他们的身死换来的不过是无关痛痒的斥责。】

【就连他的老师徐阶面对严嵩,都只能暂时忍耐,伏低做小。】

【30岁的张居正深感前途渺茫,也对自己人生的方向感到迷茫。】

【他再一次选择了离开,去往各处游山玩水来排解心中的忧虑。】

唐朝,张九龄撇撇嘴,简直不要太懂!

简单来说,看见那群人就来气,一个两个的都只会装聋作哑。

反倒是自己这个说真话的,落不着一点好!

还不如回家去种地,总比在这里被气死的好!

【正是这一次的离开,让张居正在游历中更加感受到了百姓的疾苦。】

【上层的高官贵族享受着取之不尽的荣华,而供养他们的大明百姓却生活在痛苦中。】

【他曾在《荆州府题名记》中写到:“田赋不均,平民失业,民苦于兼并”。】

【他亲眼见过大明朝的弊病,也终于找到了自己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