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间,本来听见叶楚说老朱家接连三代明君,朱棣正大笑不止,结果又出了个土木堡战神。
朱棣:???不会我老朱家也出了个李景隆那样的货色吧?
【更加令人惋惜的是,被誉为古代典籍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因战争而遗失。】
【建国后,其实考古专家本来打算打开朱棣的陵墓寻找原件的,不过后来发生了一点意外便中止了。】
小朱棣:???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秦朝,嬴政一脸生无可恋,先前便猜测那些博物馆里的宝物是从哪里来的,现在破案了。
汉朝,刘彻也是一脸难评,怎么后世的人一点都不忌讳这些啊?说挖就挖!
唐朝,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面面相觑,不会吧,朕的昭陵!
永乐年间,朱棣急忙下旨,务必将《永乐大典》多刊刻几份留存,别到时候找不到了就来打朕的主意!
叶楚一脸惋惜:【不过老朱家另一个倒霉蛋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由于当时技术的不足,不仅陵墓中的大量宝物被毁,连尸骨都被烧毁了。】
什么?!
老朱家所有的皇帝都大惊失色,陵墓被开就算了,怎么连尸骨都毁了!
小朱棣心有余悸的拍拍胸脯,还好不是我,躲过一劫!!
【而另一桩历史认可的功绩则是朱棣力排众议,迁都北京。自南宋后,我国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就偏向了南方,致使南北之间联系日浅。】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朝中官员大多皆来自江南,极容易形成党派,若是继位者无能就会被文官所裹挟操控啊!
老四倒是有胆魄,直接迁都!
【对于朱棣来说,北平乃是他的大本营,经营多年有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更重要的是,北平地理位置要紧,来往南北皆便利。】
【定都于北平不仅可以抗击入侵的蒙古人,更能够借此将控制辐射到东北地区,向南也可以掌控中原,维护全国的统一。】
【可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他们的家族亲朋全都在南方,不愿意北迁,极力反对此事。】
【但他们忘记了,朱棣会听他们的吗?】
第17章 令人心动的奖品
【当然是no!】
【朱棣可不是任由文官操控摆布的建文帝,况且摆脱建文朝这些留下来的文官掣肘也是他迁都的目的之一。】
【所以即使大多数人都反对,朱棣依然顶住压力迁都北平。】
【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如果不想大明成为第二个南宋,更为了维护大明的长治久安,必须北迁。】
赵匡胤:??我的大宋怎么了,怎么裂开了?
宋哲宗:有种不好的预感......
【历史会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历史会客观的记载他的功过。朱棣也许不是一个好人,但确实是一个好皇帝。】叶楚总结道。
【他能文能武,开拓疆域,时至85岁仍然带军亲征,最终去世于北征回师的路上。】
【在这里用《明史》里特别喜欢的一段对朱棣评价作结:“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秦朝,嬴政端起酒杯隔空遥敬这位武德充沛的帝王:“敬明成祖!”
唐朝,李世民就更加欣赏这位和他一样同样擅长军事的后代帝王,端起玉盏一饮而尽:“敬朱棣!”
洪武初年,听到朱棣死于北征途中,朱元璋叹了口气,拍了拍朱棣的肩膀:“老四,你做得很好!”
朱标也是一脸慈爱的摸了摸小朱棣的头:“四弟,做的不错。”
顿时小朱棣的眼眶就红了,自己能明白未来的自己,生怕自己愧对了大明,愧对了父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