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同年九月,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正式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继承人。】

叶楚话音一转:【然而朱允炆年纪尚小,羽翼尚未丰满,不似朱标能够镇住朝中的开国功臣。】

【为了更好的肃清朝堂蠹虫,也为了给好孙子铺路,一场自上而下的清洗开始了。】

【震惊朝野的蓝玉谋反案发生了,株连无数勋贵侯爵,朝中重臣,仅列入《逆臣录》中的就有两万五千人。】

【经过几次党狱,明初的功臣大量被杀,这也为靖难之役的失利埋下了祸根。】

洪武年,朱元璋眼神一狠。

蓝玉已经跪下请罪,连声喊冤,殿中一片肃穆,大臣们都战战兢兢的伏倒在地,生怕点到自己。

这可是名副其实的阎王点名啊!

朱元璋没出声,自己晚年清洗朝堂也有为太孙铺路的意思,这其中有没有隐情自己现在也不知。

谋逆?他们也敢!

还是先把人关押起来,叫锦衣卫去查探一番,顺便给朝中这些酒囊饭袋一个警告。

朱元璋冷哼一声:“先把蓝玉下狱审查,其余人暂不追究,不过朕要提醒你们,把自己的爪子管好了,否则别怪朕不留情面!”

【那很多观众就要疑惑了,第一是正统继承人,第二有朱元璋铺平道路,第三坐拥百万大军,朱允炆到底是怎么把皇位搞丢的?】

【而且大家可以猜猜朱棣作为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起兵之初兵力有多少吗?】

各朝各代,心里蠢蠢欲动的藩王被浇了个透心凉:唯一成功的藩王?那本王呢?

贞观年间,李世民也和大臣们津津有味地探讨起来。

尉迟恭说道:“若要战胜拥有百万大军的朝廷,起码也得有数十万兵力吧?”

李世民点点头,“药师认为呢?”

李靖迟疑着开口:“若是人数太少,要想谋反成功难度太大。但听楚楚姑娘的意思,恐怕这个藩王朱棣手里并没有多少兵。”

李世民心中也是如此思虑:“先前楚楚姑娘曾提到朱棣有封狼居胥的实力,只怕自身在军事上也是天赋异禀啊!”

洪武年间,大臣们也是暗自议论。

朱元璋是知道自己的,老四坐镇边疆就算有本事抽调所有兵力,对于百万军队而言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并且允炆是我老朱钦定的继承人,恐怕地方军队也不会配合老四造反,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第11章 朱允炆:削藩?我有自己的想法!

叶楚感叹一声:【只能说不愧是能征善战的燕王朱棣吗,起兵之初仅仅只有身边八百亲卫!】

秦朝,嬴政也是讶然,区区八百人也敢造朝廷的反?

贞观年间,君臣众人都被这个小得离奇的数字给惊呆了。

李世民率先反应过来:“哈哈哈哈,看来我们都低估了这个朱棣之能!”

汉朝,刘彻也是一惊,看向卫青:“这个朱棣不过八百人也敢起兵?!”

卫青一拱手,有些疑惑:“臣也不知,这燕王朱棣是如何靠这点微末兵力从边疆攻入王都的。”

明朝,洪武年间,满堂哗然,任谁也没有想到是八百人。

朱元璋一挑眉,看来自己还是小觑了这小子,平常招猫逗狗的惹人嫌,在打仗上有两下子啊!

朱标也是十分震惊,眼神有些复杂,四弟果然是骁勇善战,在军事上颇有天赋。

看着朱棣有些慌张看向自己,柔和一笑,安抚地拍了拍他的手。

未来老丈人·开国大将·徐达:啧啧啧,看不出来燕王这小子竟有这等本事。

【朱棣本是位高权重的藩王,北平与当时的首都建康一南一